烟雨西塘,只愿为你停留

□艾 葭

2025年09月19日 字数:2923
  西塘是一座江南古镇,从我知道这个名字开始,它就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我希望春天去看望它,最好是下着濛濛细雨,垂柳拂面,烟雨江南。这样的意境却一直停留在想象里。我生活在大都市,却时刻惦念这个小镇,又总是因为各种俗务缠绕,未能成行。
  今天,我终于决定向着心目中的梦想之地飞奔。我没有查攻略,甚至没有看一眼汽车的班次。所以,当我公交转地铁一路赶到上海汽车站时,早上一班车刚刚走,下一班要到中午。也罢,去古镇要的就是闲适的心情,先放轻松吧。在车站附近走走、看看、午餐,时间很快就到了。
  坐在直达西塘的大巴上,我的心也随之飞翔。沿途是一片秋色,金黄的水稻带来的是亲切的感觉,生活在都市丛林里,小时候熟悉的景色,却已经有多少年不曾靠近!
  在我的感叹中,很快就抵达西塘了。照例,像所有的景区一样,车站外面是一排拉游客的三轮车。很快讲好了一辆,他拉我到客栈,是隐藏在小巷深处的一处院落,很安静,过厅里的桌子和椅子都是旧式家居,很古朴。
  更重要的是,房间里的床,是雕花大床。纯木质的古代雕花大床啊,我还没睡过呢!房间是城市标准间的设施,另外还有电脑,只要100元钱。立刻,我决定住下。
  客栈的老板是个年轻男子,他给我提来了暖瓶装的开水,我从包里想要拿出杯子,才蓦然发觉,杯子不见了。迅速回忆了一下,大概是在车上高兴得忘形,喝水之后把杯子落到座位上了。
  那是我用了很久已经生出感情的杯子,大概我的失措让他觉得事态严重。他立刻说,车应该还在站里没走,他去帮我找。说完,他就去了。
  我怀着侥幸的心情,等待着。几分钟之后,他沮丧地回来了,说没找到。我更沮丧了,出师不利,一来就给了我个下马威啊。我心之向往的江南古镇,怎么就让我丢了心爱之物呢。
  老板看我没精神,不断安慰我,还说他家有好多杯子,我看上的随便用。看他紧张的神情,我突然释然了。东西已经丢了,不高兴也找不回来了,还是继续放轻松,闲游古镇吧。
  我换了长裙、人字拖,开始在古镇的的宅弄穿行。在江南众多的古镇里,西塘以它小而精致被冠之以小家碧玉之称,在我看来,它也有大家闺秀之风韵。
  西塘以桥、廊棚、宅弄闻名。有水就有桥,密集的河桥、纵横的河港,倒映着一片片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风光旖旎无限好。走在铺着青石板的街上,长裙飘飘,自己都感觉风姿绰约。
  可是,没走几步,就会路遇一座桥,上桥,要提着裙角,拖在台阶上弄脏了事小,被后面只顾着看风景的游人踩上才是尴尬;下桥,照例也是要提着裙角,自己踩住裙子绊一跤,也不是没有可能。美丽真是随时也伴随着麻烦呀!穿长裙可真不容易。
  因此,上到桥中央,我会狠狠地停留。坐在桥栏上,小憩,看近处远处的桥,看桥下波光粼粼,看三三两两游人闲适而过,当然,也给桥外拍照、写生的人们做了一回背景,成为他们镜头下、笔下的风景。
  众多的桥构成了西塘一道风景。据载,自宋始,西塘就修建了13座桥,清时又建了一部分。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初看到这段记载时,我有些不相信。从西塘现有的桥来说,似乎达不到这个数字,但桥的确很多。这些古桥大都是石柱木梁桥,工艺精湛,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下得桥来,从远处看,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感觉。
  窄窄的石板街两旁,是密集的商铺,与各地清一色相似的纪念品已对我没有吸引力。但偶然进去一家,看看家织布,染得艳丽堂皇,也觉得极具视觉冲击力。
  也有比较有特色的小店,火柴、纯手工笔记本等等,但一路走下来,什么也没买。大概是,走的地方多了,已经不再会在买东西这样的事情上费力费资。
  但小吃却不可不吃。江南的小肉粽,5毛钱一个,与以往吃到的甜粽完全不同。小店里一边卖粽子,一边也在现做。看江南女子利落地用粽叶包了调制好的糯米,放进小块瘦肉,再绑好。
  也有另外加蛋黄的大肉粽,就卖到1.5元一个了,味道也极其鲜美。我向来爱吃粽子,但也知道这种食物不能多吃,一个下午,却是不管不顾地吃了个够。
  还有某个桥头著名的小馄饨,馄饨皮薄如纸般透亮,汤汁清香,那大概是我吃过的最精致的馄饨。及至黄昏,看到有人坐在临水的街边吃饭,顿生羡慕,只是,刚坐下,感觉瞬间眩晕一下,就会有掉到河里的危险,只怕就算有英雄救美,自己也成了落汤鸡,还是算了。但坐在河边享受美食的景致,还是吸引着我看了又看。
  夕阳西下,西塘古镇在落日的映衬下,更加宁静美丽。及至晚上,灯光下的夜景又是另一番景致。夜色令人如痴如醉。我喜欢夜景,在灯火辉映的小巷行走,总有锦衣夜行的感觉,在无人相识的地方,或寂寞、或华丽,今夜,只为自己绽放。
  客栈的小院,漆黑、安静,巷子深处果然好。
  睡在百年雕花大床上,想想这张香艳的床该上演过多少故事。但也只是想了想,很快就沉沉入睡。
  清早,被淅淅沥沥的雨声扰醒。即刻就兴奋了。这样的天气,大概能应了我想要看到的烟雨江南的美景。迅速起床,当然不忘了臭美。
  这一次,我穿上了闺蜜赠送的旗袍。棉麻质地、红蓝花朵的旗袍,艳丽到极点,流露出来的风骨却是雅致。行走在清晨的江南古镇,安静、美好,只听到高跟鞋的笃笃声。我突然惊觉,也许我就是一个古镇女子,不小心误入了大都市,做了职场圣斗士。那么,我是否该回归?
  梦游般地走走停停,雨也是轻飘飘的。清晨的古镇,清新、清净、恬淡。在秋雨笼罩下,果然有丝丝烟雾萦绕。古朴的建筑、小桥流水,烟雨江南的西塘的确不同凡响。
  我走到了廊棚。这些古时使商贾贸易、行人过往无雨淋日晒之扰的廊棚,宽两米多,总长1000多米,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晴天遮阳、雨天避雨,还修建得古色古香、雅致出色,实用与景观融为一体,大概也只有古人才能协调得如此完美。
  我拿出相机,拍这些廊棚,也拍在廊棚里或沉思、或低语、或巧笑的女子,她的思想在西塘沉溺,我不想唤她醒来。
  继续走,是西塘的另一特色景观——宅弄。宅弄宽窄长短不一,宅弄深处,曲径通幽,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最宽的李宅的大弄,可并排走五六人。窄的石皮弄长68米,宽仅1米,有西塘“一线天”的说法。有美院学生在弄口画画,我想要进去,便只能侧了身走。这却不是最窄的,李宅中的小弄,宽度只限一人侧身而过,环秀桥西的野猫弄,最多30厘米,是两幢房子中间的一条缝。
  最短的宅弄全长不过3米,最长的宅弄却有230多米。这就是西塘的宅弄,在里面穿行,你会以为走进了死胡同,循着路走下去,说不定就走到了古镇以外的新镇,车水马龙,一色的新式建筑,那一刻,你会以为自己是从古代穿越到了现代。若想念古镇,没关系,再穿越回去就行。
  还是那些宅弄,走啊走,也许会走到某户人家去,折转身找另外的路继续走,往复几次,终究会再回到古镇。
  我喜欢这样随便走,又不会走丢的感觉。
  累了,回到客栈休息。老板不知道跑去了哪里,在厅里翻翻写古镇的书,在古朴的椅子上坐坐,完全是家的感觉。有客人来住宿,对着我直问“老板,有没有房间”,我也就顺势带他们看房间,看好了,再用厅里的座机打老板的手机,说给他招揽到了客人。
  不知道别家是怎样的,我住的这家客栈,基本见不到老板。一天里,我来来回回到客栈很多次,都没见过他,倒是给他招待过好几拨客人。这样的不避讳,让我总觉得西塘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这也是我对西塘备生好感的原因。
  我也想做这样的客栈老板,做古镇女子,然而,一通电话却把我打回原型。我终究是被俗务缠身的女子,也只能回归都市,远离我的古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