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租赁准则如何影响出租企业和承租企业的财务状况

2025年09月30日 字数:18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跨国商业交易的频繁,为提高中国企业财务信息的国际公认性和可比性,财政部于2018年12月发布新租赁准则,并于2021年1月1日实施。新准则取消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分类,将两种模式融合,改善了旧准则下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不匹配与不合理问题,提升了租赁效率和质量。其实施对企业报账、部门报表产生影响,如资产负债率上升、资产周转率下降、经营现金流量增加等,也给会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增添了注意事项。本文先分析新租赁准则在租赁业务处理、承租方和出租方三方面的变动,再探讨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最后为企业应对新准则提出建议。新租赁准则给租赁会计业务带来巨大变化,如何应对及掌握新处理标准至关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确定合同是否为租赁合同,其过程复杂且专业水平要求高;对资产负债表要求不同,公司报表数字有变化;租赁业务信息披露对会计人员要求更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财务准则内容,探讨其变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新租赁准则变动内容(一)租赁业务处理方面的变动
  一是租赁业务的拆分。在企业租赁时,除专门租赁合同外,某些合同也可能涉及租赁业务。新准则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对专门租赁合同的租赁业务进行拆分以方便会计处理;对于复合合同,需将其中租赁业务单独拆分,租赁服务按新准则会计模式处理,非租赁服务仍按原有会计模式处理。
  二是租赁业务的合并。若企业与同一交易方签订多个租赁合同,可依据新准则将这些合同合并统一进行会计处理,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二)承租方的变动
  新准则全面优化旧准则遗留问题。旧准则将租赁分为经营性和融资性,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分别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编制,进而影响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难以真实高效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旧准则下,经营性租赁因无资产所有权、不具有负债能力,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融资性租赁因有资产所有权、能产生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这种双重租赁会计模式存在弊端,导致承租企业经营性租赁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租赁资产所有权,使财务报表有误差,不利于企业分析报表和做出正确财务决策。新准则采用单一租赁会计模式,不对两种租赁方式在资产和负债上做区分,承租企业可将两类租赁都赋予资产使用权并列入资产负债表处理,确保会计处理统一协调。
  (三)出租方的变动
  新准则对出租方财务管理影响不大,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上,要求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出租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出租企业为应对信息披露风险,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将其降至最低。
  二、新租赁准则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资产负债率上升:两类租赁均纳入资产负债表,且租金负债可能因利息等略高于资产增加值,短期内偿债能力指标看似下降,需结合实际经营综合判断。
  资产周转率下降:总资产与负债增加,若负债增速快于资产,周转额相对降低,导致资产周转率下降,需通过增收提效改善。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新准则将租赁相关折旧与利息计入利润表,费用增加使该指标上升。
  (二)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所有租赁业务需列示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后者分流动性与非流动性列报。
  利润表:新增租赁负债利息与使用权资产折旧,成本费用呈现“先高后低”趋势,总额与旧准则基本一致。
  现金流量表:租赁本金与利息支出归入融资活动现金流,短期及低价值资产租金等归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导致经营现金流流出减少。
  盈利能力:成本费用波动使盈利计算难度增加,短期可能因费用上升导致利润减少。
  三、企业应对新租赁准则的策略
  (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组建专业团队,通过招聘有经验的风险管理人才及培训现有员工(涵盖新准则、风险管理工具及数据分析能力),主动披露租赁信息并评估风险,降低违规风险。
  (二)加强新准则学习
  掌握新准则的核心内容,结合企业实际优化租赁业务管理。聘请专家开展实务培训,规范会计处理以减少操作风险。针对财务指标变化制定应对方案,如调整融资结构以缓解资产负债率上升的影响。
  (三)强化内部控制
  动态监管:聚焦关键节点,确保财务活动符合内控计划,及时纠正偏差。评估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定期出具报告并梳理问题及解决方案。内部沟通:通过会议及部门协作消除分歧,共享信息以适应新准则要求。
  四、结论
  新租赁准则通过统一会计模式提升了财务信息质量,但也带来财务指标与报表的变化。企业需加强学习、完善风控与内控,主动适应准则要求,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支撑稳健经营决策。
  作者:宋祥魁(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