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维度精准发力,让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事业

2025年10月08日 字数:184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洪流中,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八桂大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办学的独特优势与职业教育的专业特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伟大实践。从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文化下乡四大维度精准发力,为八桂大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职教动能”。
  一、党建领航: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学校始终传承广西现代物流集团75年国企红色基因,以“党建红”引领“乡村兴”,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优势。自治区国资国企乡村振兴研学中心在学校揭牌成立,依托中心组建以党员、共青团员为核心的5支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深入乡村开展红色教育、电商直播、产业帮扶等活动,其中“八桂红商”“物泽八桂”等2支团队获评自治区“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打造了一批“桂物红”六堡茶、“呗侬茶事”等特色品牌,让红色基因从课堂理论转化为助农兴农的实际成效。比如“呗侬茶事”通过校企合作,以线下实体店铺结合线上新媒体运营,在包装设计上结合广西特色,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不仅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还为农民增收,达到效益双赢的效果。
  二、产教协同:打造乡村物流“赋能站”
  学校坚持“党建+产业”的路径,聚焦党建引领、科研转化、培育人才、品牌建设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同频共振。制作的《产教互融共进之路》作品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宣传活动优秀案例。学校立项乡村物流、农产品品牌化、数字助农等乡村振兴相关课题14项,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依托“桂物优品”品牌优势,成功孵化“桂物春”“呗侬很芒”等9个农副产品特色品牌,为贵港市等地的农副产品打开市场注入动能。
  学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岗位需求,开设“乡村振兴产业经营”特色专业方向,开展“抖音运营技能培训班”“乡村振兴摄影培训班”“安吉智行物流订单班”等特色培训,累计培养乡村电商、物流服务、品牌设计人才400余人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常态化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市场调研等实习实训,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产业服务能力,让学生真正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产业“领路人”。
  三、校企联动:打通农产品出村“快车道”
  学校充分发挥国企办学优势,加强与广西桂物物流、中国邮政贵港分公司等企业的合作,打造“品牌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的乡村振兴生态圈。与企业共建的“桂物优品”平台整合广西水果、木业、中草药等特色资源,注册11个特色商标,同时充分利用“桂品好物中华行”等活动将广西特色产品带入北京,品牌认知度与商业价值不断提升。
  校企双方“双向赋能”,实现互利共赢。学校将“茶旅融合”“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真实项目融入教学,积极参与覃塘茶旅、平南龙岩产业等10余项助农实践,为乡村产业注入创意与流量。与企业共同开展直播电商、品牌设计等服务,助力合作企业在抖音平台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推动六堡茶、西山茶等传统茶叶产业向数字化、品牌化转型。
  四、文化传送:涵养文明乡风“新阵地”
  学校始终将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服务,为乡村文化繁荣注入青春活力。围绕非遗体验、民族体育项目教学、科普知识宣讲、文艺汇演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在东兴市京族聚居地,“八桂红商”服务团走进京族博物馆,与京族青年交流民族文化,体验独弦琴弹奏、字喃文化,制作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推动京族非遗文化传承;在百色市德保县登星村、多浪村,实践团为留守儿童开设“七彩课堂”,开展防溺水、防诈骗知识宣讲,举办趣味折纸、共绘梦想等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在多浪村文化广场举办文艺汇演,通过歌舞、朗诵等节目,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前往乡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联合机关第一党支部“送教下乡”走进乡村小学,通过书法、科学探索、英语互动等课程,为乡村儿童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物流商学院党总支前往木龙村番石榴种植基地开展“党建赋能直播路 物商助农新征程”公益直播活动,培训村民电商技能,实现“文化浸润”与“教育帮扶”的有机结合。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红色基因+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在人才培养、产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践行“职教服务社会”的使命,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更多职教智慧与青春力量。
  作者:梁杰 严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