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全球加码 淘宝助力商家“出海”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574
今年以来持续加快“出海”节奏的淘宝,近日针对跨境业务再推重磅动作。其跨境板块“淘宝出海”正式宣布,今年“双11”将在海外市场投入10亿元补贴,目标是助力10万商家实现海外成交翻倍。作为依托淘宝主App的纯跨境业务,商家无需切换平台,仅需签约“出海增长计划”即可“一键出海”,而此次大促更在营销、物流两端同步加码,标志着淘宝跨境业务进入规模化扩张新阶段。
十年布局加速落地
回溯淘宝的境外业务脉络,其出海探索早在十年前便已起步。2015年,淘宝海外版首次上线,最初由小团队运营,核心满足境外华人的自发购物需求;2016年,“淘海外”升级为“天猫海外”,业务定位进一步清晰;2018年,该业务更名为“天猫淘宝海外”,归入天猫进出口事业群;2022年起,其与速卖通、Laza⁃da等一同隶属于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正式开启规模化“出海”进程。
不同于传统跨境电商平台,“淘宝出海”主打“0退货退款、0运营成本”的轻资产模式。商家无需额外搭建海外店铺,在与原有淘宝店铺签约“出海增长计划”后,商品可自动同步至所有境外站点,平台还将兜底退货环节并提供完整出海链路。据“淘宝出海”总经理叶剑秋透介绍,自2024年“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推出以来,已有超百万商家加入这一跨境体系。
浙江佑美科技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2024年12月签约“出海增长计划”后,仅半年时间,其淘宝店铺的跨境GMV便突破1200万元。“过去我们在海外主要卖跑步机等大型健身器材,通过‘淘宝出海’不仅实现了‘一键卖全球’,还意外挖掘出瑜伽垫等新爆款,目前这款产品的海外月销量已超3000条。”佑美电商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雷表示。
与速卖通错位发展
“今年是我们首个真正全球化的‘双11’。”“淘宝出海”招商负责人依珊介绍,目前“淘宝出海”已推出中文、英文、泰语、俄语、马来语5种语言版本,“这意味着更多非华人本地化用户能在淘宝上便捷购物”。
随着业务推进,“淘宝出海”与阿里旗下其他跨境平台(如速卖通等)的差异化定位逐渐清晰,有效避免了内部竞争。从商家端看,淘宝商家无需离开原有平台即可“一键出海”,而入驻速卖通则需重新完成入驻流程;从用户端看,两者是独立的App;从运营主体看,分属阿里不同业务团队。
目标市场的区分更为明确:叶剑秋介绍,“淘宝出海”以东南亚、中国港澳台市场为核心,速卖通则聚焦欧洲市场;模式上,“淘宝出海”延续“万能的淘宝”定位,不局限于精品或品牌路线,更侧重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而速卖通则在品牌化升级上持续发力。9月23日,速卖通已宣布启动“超级品牌出海计划”,重点招募天猫品牌、亚马逊大卖等知名品牌,提供体系化的品牌出海策略。
“当前跨境电商赛道的平台模式差异显著,不存在同质化竞争。”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分析,SHEIN主打自有品牌服饰,Temu以全托管、半托管模式覆盖全品类,而“淘宝出海”是典型的平台模式,“本质是让现有淘宝商家直接通过境外版淘宝App销售,优势在于商家基数大、商品品类全”。
境外市场成阿里“第二增长曲线”关键
相较于竞争趋于饱和的境内市场,全球市场的探索空间无疑更为广阔。对于阿里而言,2025年既是其在境内突破增长瓶颈、挖掘新增量的关键期,也是通过“淘宝出海”等业务主动布局全球、寻求新机遇的攻坚期。
此次“双11”,“淘宝出海”的规模化动作已显现决心:超100万商家将同步参与境外销售,仅跨境包邮商品数就达4亿件;同时,平台还将针对大服饰、3C数码、家具家居、运动户外、玩具潮玩、汽摩配六大行业推出专属频道页面,进行重点扶持——“这不仅是‘双11’的短期策略,更会成为平台长期运营方向。”依珊强调。
在跨境电商赛道差异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淘宝出海”以“轻量化商家服务和本地化用户体验”为核心,既为中国中小商家“卖全球”降低了门槛,也为阿里构建全球数字商业生态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此次“双11”的全球化实践,不仅是一次大促活动,更或将成为观察中国跨境电商“普惠式出海”新趋势的重要样本。 宗 禾
十年布局加速落地
回溯淘宝的境外业务脉络,其出海探索早在十年前便已起步。2015年,淘宝海外版首次上线,最初由小团队运营,核心满足境外华人的自发购物需求;2016年,“淘海外”升级为“天猫海外”,业务定位进一步清晰;2018年,该业务更名为“天猫淘宝海外”,归入天猫进出口事业群;2022年起,其与速卖通、Laza⁃da等一同隶属于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正式开启规模化“出海”进程。
不同于传统跨境电商平台,“淘宝出海”主打“0退货退款、0运营成本”的轻资产模式。商家无需额外搭建海外店铺,在与原有淘宝店铺签约“出海增长计划”后,商品可自动同步至所有境外站点,平台还将兜底退货环节并提供完整出海链路。据“淘宝出海”总经理叶剑秋透介绍,自2024年“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推出以来,已有超百万商家加入这一跨境体系。
浙江佑美科技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2024年12月签约“出海增长计划”后,仅半年时间,其淘宝店铺的跨境GMV便突破1200万元。“过去我们在海外主要卖跑步机等大型健身器材,通过‘淘宝出海’不仅实现了‘一键卖全球’,还意外挖掘出瑜伽垫等新爆款,目前这款产品的海外月销量已超3000条。”佑美电商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雷表示。
与速卖通错位发展
“今年是我们首个真正全球化的‘双11’。”“淘宝出海”招商负责人依珊介绍,目前“淘宝出海”已推出中文、英文、泰语、俄语、马来语5种语言版本,“这意味着更多非华人本地化用户能在淘宝上便捷购物”。
随着业务推进,“淘宝出海”与阿里旗下其他跨境平台(如速卖通等)的差异化定位逐渐清晰,有效避免了内部竞争。从商家端看,淘宝商家无需离开原有平台即可“一键出海”,而入驻速卖通则需重新完成入驻流程;从用户端看,两者是独立的App;从运营主体看,分属阿里不同业务团队。
目标市场的区分更为明确:叶剑秋介绍,“淘宝出海”以东南亚、中国港澳台市场为核心,速卖通则聚焦欧洲市场;模式上,“淘宝出海”延续“万能的淘宝”定位,不局限于精品或品牌路线,更侧重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而速卖通则在品牌化升级上持续发力。9月23日,速卖通已宣布启动“超级品牌出海计划”,重点招募天猫品牌、亚马逊大卖等知名品牌,提供体系化的品牌出海策略。
“当前跨境电商赛道的平台模式差异显著,不存在同质化竞争。”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分析,SHEIN主打自有品牌服饰,Temu以全托管、半托管模式覆盖全品类,而“淘宝出海”是典型的平台模式,“本质是让现有淘宝商家直接通过境外版淘宝App销售,优势在于商家基数大、商品品类全”。
境外市场成阿里“第二增长曲线”关键
相较于竞争趋于饱和的境内市场,全球市场的探索空间无疑更为广阔。对于阿里而言,2025年既是其在境内突破增长瓶颈、挖掘新增量的关键期,也是通过“淘宝出海”等业务主动布局全球、寻求新机遇的攻坚期。
此次“双11”,“淘宝出海”的规模化动作已显现决心:超100万商家将同步参与境外销售,仅跨境包邮商品数就达4亿件;同时,平台还将针对大服饰、3C数码、家具家居、运动户外、玩具潮玩、汽摩配六大行业推出专属频道页面,进行重点扶持——“这不仅是‘双11’的短期策略,更会成为平台长期运营方向。”依珊强调。
在跨境电商赛道差异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淘宝出海”以“轻量化商家服务和本地化用户体验”为核心,既为中国中小商家“卖全球”降低了门槛,也为阿里构建全球数字商业生态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此次“双11”的全球化实践,不仅是一次大促活动,更或将成为观察中国跨境电商“普惠式出海”新趋势的重要样本。 宗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