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免费动账短信“缩水” 数字化服务补位

2025年10月13日 字数:2350
  随着盈利压力增加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银行对服务模式和成本支出的精细化管理也进一步升级。
  今年以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多类银行密集调整动账短信通知服务,核心指向免费短信提醒门槛上调。从中国银行将终身免费客户的提醒起点从0元提至100元,到广东华兴银行停发500元以下小额动账短信,这一变化不仅关乎消费者账户信息获取习惯,更折射出银行业在息差承压背景下,推进精细化成本管理与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银行收紧免费短信
  动账短信提醒是客户实时掌握账户余额变化的重要渠道,用户绑定手机号后,账户有交易即可收到通知。此前,部分银行提供免费服务或低门槛免费提醒,而今年以来,这一“福利”持续调整。
  9月16日,广东华兴银行明确停发500元以下动账短信。该行客服表示,个人储蓄账户动账短信免费政策未变,仅调整提醒起点,客户若需接收小额提醒,可通过手机银行或网银自行设置,仍免收费。
  更早之前,湖北银行3月27日将个人借记卡动账短信默认起点从10元提至100元,100元(含)以下交易不再通知。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收费规则与签约时间挂钩:2023年8月1日前签约客户继续免费,之后签约客户需付费。
  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4月17日调整“终身免费短信”存量客户服务,将默认提醒起点从0元提至100元,这类客户以社保账户群体为主;其他客户提醒起点仍为10元,收费标准为每月每卡每手机号最高3元或每年最高36元,具体因开户地优惠有差异。据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协议显示,客户可通过柜台、智柜等渠道修改提醒起点,银行调整默认金额会提前公告。
  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去年年末公告,2025年1月1日起终止两项动账短信优惠:“单笔起点超300元提醒暂不收费”“签约网银等享9折”,此前享受优惠的客户需按标准付费。
  整体来看,多数银行调整集中在免费短信服务,少数涉及收费业务,且未“一刀切”——部分银行允许客户线上自主设起点,对老年客户、社保账户、高净值客户等特定群体,仍维持免费或低门槛服务。
  调整背后双重驱动
  银行集体收紧免费动账短信,业内人士认为,既是应对息差收窄、控制成本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数字化服务普及的主动布局。
  从成本端看,长期免费的动账短信已成为部分银行负担。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指出,此前部分银行默认低提醒起点,随着客户交易规模扩大,短信发送量激增,累积成本显著增加。“一家中型银行若默认起点10元,每月小额动账短信或达数百万条,全年支出可达数千万元”。上调免费门槛,正是银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举措,通过减少低价值提醒支出实现降本增效。
  从行业环境看,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承压,盈利空间收窄,推动机构从“粗放经营”转向“精细运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当前银行盈利压力大,优化服务成本结构、减少非必要支出成为普遍选择,“小额交易占比高但客户关注度低,调整这部分服务门槛,既能降低成本,又不明显影响核心体验”。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为替代短信提醒提供基础。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明确,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接收实时动账通知——打开手机银行通知功能,或关注银行公众号绑定账户,即可收到推送,时效性与短信相当且免费。
  “手机银行普及率超90%,微信成全民工具,短信提醒必要性大幅下降。”薛洪言表示,银行调整核心目的并非“增收”,而是引导客户使用数字化渠道,平衡“成本控制”与“体验优化”。比如手机银行可跳转交易明细、账单查询,提供全面服务,而短信仅能传递基础信息,附加值低。
  保障体验各有妙招
  免费动账短信门槛上调,是否影响老年群体、数字化陌生群体的账户管理?银行与专家给出应对方案,核心是“分层服务”与“网点转型”。
  客户分层方面,银行对特定群体保留优惠。中国银行终身免费短信仍覆盖社保账户客户;湖北银行对2023年8月1日前签约客户维持免费;多数银行允许客户自主设起点——老年客户怕遗漏小额交易可下调门槛,年轻客户习惯手机银行可保留高门槛减少打扰。
  “差异化提醒策略,体现银行客群分层能力。”薛洪言建议,未来银行可依托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高净值客户用“短信+App+专属经理”多渠道提醒;老年客户保留免费短信、降低默认门槛,同时通过网点指导用手机银行;年轻客户重点推数字化渠道提效率。
  网点转型方面,专家认为,网点需从“业务办理中心”转向“客户体验+数字指导中心”,帮助数字化陌生群体适应变化。比如设立“数字化服务指导岗”,手把手教老年客户开手机银行通知、绑微信银行;面对面讲解账户安全,消除对“非短信提醒”的顾虑。
  娄飞鹏表示,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趋势:线上承担高频简单的提醒查询,线下聚焦复杂咨询、客户教育与高附加值服务,“线上预约、线下交付,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障体验,尤其满足老年群体需求”。
  行业趋势逐渐清晰
  银行动账短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长期趋势的缩影。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业将深化精细化运营与数字化转型,服务模式、成本结构持续优化。
  成本管理上,除短信外,银行或在纸质账单、存折、低频线下服务等领域降本,引导客户使用数字化渠道减少浪费。比如部分银行推出“电子账单替代纸质账单”优惠,既环保又降成本。
  数字化转型上,AI、区块链等技术将进一步扩大应用:AI分析交易习惯推送个性化提醒;区块链提升信息安全性,增强客户对数字化提醒的信任;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新增功能,如动账提醒同步推理财建议、账单分析,提升附加值。
  “银行核心竞争力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薛洪言表示,息差承压下,平衡成本与体验者更具竞争优势。动账短信调整是提效率的第一步,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更多服务创新将落地,最终实现“银行降本、客户提质”双赢。
  对消费者而言,适应银行数字化趋势,既能享受便捷实时提醒,又能减少不必要支出。若对短信提醒有特殊需求,可通过客服、手机银行或网点,自主调整门槛与渠道,保障账户管理便捷安全。 记者 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