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降至30.82万亿元

业内预计四季度稳步回升

2025年10月13日 字数:1328
  季末季节性调整如期而至,银行理财规模迎来阶段性回落。普益标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8月末减少1284.71亿元,降至30.82万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规模下降是短期季节性因素与市场性因素叠加的结果,并未动摇理财市场增长根基,随着季末影响消退及产品结构优化,四季度理财规模有望重回稳步扩张轨道。
  多因素导致规模收缩
  回顾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走势,呈现“先增后调”的特征。6月末规模为30.26万亿元,7月随着理财回表工作收尾,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单月增幅达6000亿元,规模升至30.86万亿元;8月规模进一步攀升至30.95万亿元,创下季度内新高,随后9月出现季节性回落。
  对于规模波动的核心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商业银行季末考核是关键影响因素。为支援母行各类流动性指标考核,银行理财产品常将到期日设置在季末,直接导致理财资金阶段性回流银行表内,引发规模收缩。“从历史数据看,银行理财规模存在显著季节性规律:季末因资金回流表内大幅减少,季初随资金重新配置显著增长。”明明强调,此次9月规模回撤属市场正常现象,预计节后一周内即可恢复,无需过度担忧。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则补充了更多市场性因素。三季度A股市场表现强劲,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权益类基金新发数量同比显著增长,部分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赎回理财转向权益类资产;同时,国庆长假前投资者倾向持有现金或高流动性资产应对假期支出,叠加部分封闭式产品到期,多重因素共同加剧了规模的阶段性收缩。
  尽管9月出现回调,三季度末30.82万亿元的存续规模仍保持稳固。薛洪言分析,这一局面源于产品供给扩张与市场结构性需求的双重支撑:一方面,即便9月规模下降,理财产品数量仍稳步增长,机构积极布局推动产品多样性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从“唯存款”向多元理财迁移的趋势未改,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固收类产品作为“压舱石”,市场占比不断提升。
  四季度规模有望回升
  展望四季度,业内对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普遍持乐观态度。薛洪言表示,随着季末资金回表因素逐步消退,10月起资金大概率重新流向理财市场;叠加年末银行理财子公司传统冲量效应,四季度规模有望实现稳步扩张,全年整体也将保持增长。
  明明进一步预测,10月、11月银行理财规模将延续增长趋势,12月虽可能因季节性因素出现阶段性回撤,但规模大概率高于9月末水平;从全年来看,银行理财规模预计将增长3万亿元以上。
  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理财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也成为关注焦点。薛洪言指出,当前结构性机会主要集中在优质“固收+”策略产品与低波动固收产品,行业规模增长动力正从前期“存款回流动能”转向“产品结构优化”,其中“固收+”理财将成为推动规模增长的核心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理财收益率或呈现分化态势。薛洪言分析,纯固收类产品受债市“资产荒”影响,收益中枢可能下行,业绩比较基准持续承压;而“固收+”产品将通过配置权益等资产增厚收益,若权益市场延续强势,含权类产品收益率有望提升,部分头部产品或有突出表现,但权益市场波动也可能加剧产品间收益分化。
  总体来看,尽管9月银行理财规模受短期因素影响回落,但市场长期增长基础未变,随着四季度季节性压力缓解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银行理财市场有望在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中实现稳健发展。 宗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