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外贸量质齐升
2025年10月15日
字数:2076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我国外贸仍交出亮眼答卷: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仅微降0.2%。9月单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增速进一步攀升至8%。
这份成绩单背后,我国外贸的韧性究竟体现在何处?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通过数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底气稳、朝气新、锐气足”给出答案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将前三季度外贸韧性概括为“有底气、有朝气、有锐气”,三大特质共同筑牢增长根基。
底气源于外贸大盘稳固。截至9月,我国出口、进口已实现连续4个月同比双增长,外贸“压舱石”作用凸显。外贸大省持续挑大梁,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前三季度进出口合计增长5.2%,对全国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八成。从全球视角看,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总值比重达11.8%,继续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朝气来自动能创新。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重点产业升级,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4.9%,应用场景拓展推动“中国智造”走俏国际;风电出海提速,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长23.9%。就连龙舟、木雕、剪纸等非遗产品,也因融入潮流元素焕发新活力,成为海外市场“新宠”。
锐气彰显主体活力。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数量首次突破70万家,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再次扮演稳定外贸的“主力军”、开拓市场的“排头兵”、技术创新的“探路者”。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9.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8.8%和5.9%。
海关贸易景气调查最新结果显示,出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进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凭借这份开拓精神,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前7个月,我国是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个。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都给我国外贸运行带来了压力。”王军表示,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突出,进出口保持韧性和活力,这些都将为下一阶段外贸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跨境电商领跑新业态
作为外贸增长新动能,跨境电商前三季度表现亮眼。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出口1.63万亿元,增长6.6%,进口4255.4亿元,增长5.9%。上半年这一规模为1.37万亿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3%,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极大便利了国内外消费者。”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出口商品以服饰鞋包、数码产品及配件、家用办公电器为主,进口商品则集中在美妆洗护、食品生鲜、医药保健品领域。“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成效显著,出口主要来自广东、浙江、福建、江苏、河南五省,进口目的地则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为核心。
此外,国货“潮品”也成为外贸出口新亮点。
前三季度,我国出口节日用品、玩偶、动物造型玩具超50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盲盒公仔等“潮品”更是走红海外。“这些‘爆款’国货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外贸企业的创造力,更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王军表示,海关总署将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中美贸易仍存变数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多个国际组织指出,全球经济前景面临重大风险,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吕大良明确表示,个别国家滥施关税的行为,冲击多边贸易体制、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既损害企业利益,也干扰各国经济发展,已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对于美方针对船舶港务费的相关措施,吕大良指出,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具有歧视性;中方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动防御,既维护中国产业与企业正当权益,也保障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希望美方正视错误,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协商轨道。”
商务部10月12日也回应称,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后20多天内,美方持续新增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还落地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破坏会谈氛围,中方坚决反对。
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看来,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出现波动,但过去半年双方已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后续仍有通过谈判化解贸易战升级风险的时间与空间,新一轮加征关税威胁落地并持续实施的可能性较低,不过短期内下调现有高关税难度较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在复杂外部环境中实现逆势增长,既靠“大盘稳”的底气、“动能新”的朝气,也靠“主体强”的锐气;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与国货“潮品”的崛起,更让外贸增长充满活力。尽管全球经济仍存不确定性,但依托经济基础、产业体系、市场规模等核心优势,我国外贸未来仍将保持韧性与活力,为全球贸易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我国外贸仍交出亮眼答卷: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仅微降0.2%。9月单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增速进一步攀升至8%。
这份成绩单背后,我国外贸的韧性究竟体现在何处?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通过数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底气稳、朝气新、锐气足”给出答案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将前三季度外贸韧性概括为“有底气、有朝气、有锐气”,三大特质共同筑牢增长根基。
底气源于外贸大盘稳固。截至9月,我国出口、进口已实现连续4个月同比双增长,外贸“压舱石”作用凸显。外贸大省持续挑大梁,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前三季度进出口合计增长5.2%,对全国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八成。从全球视角看,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总值比重达11.8%,继续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朝气来自动能创新。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重点产业升级,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4.9%,应用场景拓展推动“中国智造”走俏国际;风电出海提速,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长23.9%。就连龙舟、木雕、剪纸等非遗产品,也因融入潮流元素焕发新活力,成为海外市场“新宠”。
锐气彰显主体活力。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数量首次突破70万家,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再次扮演稳定外贸的“主力军”、开拓市场的“排头兵”、技术创新的“探路者”。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9.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8.8%和5.9%。
海关贸易景气调查最新结果显示,出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进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凭借这份开拓精神,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前7个月,我国是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个。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都给我国外贸运行带来了压力。”王军表示,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突出,进出口保持韧性和活力,这些都将为下一阶段外贸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跨境电商领跑新业态
作为外贸增长新动能,跨境电商前三季度表现亮眼。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出口1.63万亿元,增长6.6%,进口4255.4亿元,增长5.9%。上半年这一规模为1.37万亿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3%,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极大便利了国内外消费者。”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出口商品以服饰鞋包、数码产品及配件、家用办公电器为主,进口商品则集中在美妆洗护、食品生鲜、医药保健品领域。“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成效显著,出口主要来自广东、浙江、福建、江苏、河南五省,进口目的地则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为核心。
此外,国货“潮品”也成为外贸出口新亮点。
前三季度,我国出口节日用品、玩偶、动物造型玩具超50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盲盒公仔等“潮品”更是走红海外。“这些‘爆款’国货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外贸企业的创造力,更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王军表示,海关总署将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中美贸易仍存变数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多个国际组织指出,全球经济前景面临重大风险,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吕大良明确表示,个别国家滥施关税的行为,冲击多边贸易体制、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既损害企业利益,也干扰各国经济发展,已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对于美方针对船舶港务费的相关措施,吕大良指出,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具有歧视性;中方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动防御,既维护中国产业与企业正当权益,也保障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希望美方正视错误,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协商轨道。”
商务部10月12日也回应称,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后20多天内,美方持续新增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还落地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破坏会谈氛围,中方坚决反对。
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看来,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出现波动,但过去半年双方已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后续仍有通过谈判化解贸易战升级风险的时间与空间,新一轮加征关税威胁落地并持续实施的可能性较低,不过短期内下调现有高关税难度较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在复杂外部环境中实现逆势增长,既靠“大盘稳”的底气、“动能新”的朝气,也靠“主体强”的锐气;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与国货“潮品”的崛起,更让外贸增长充满活力。尽管全球经济仍存不确定性,但依托经济基础、产业体系、市场规模等核心优势,我国外贸未来仍将保持韧性与活力,为全球贸易稳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