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投资门槛
2025年10月17日
字数:2338
对投资者而言,唯有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判断,才能在贵金属投资中更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份以来,国际金价持续攀升,市场风险同步加剧。在此背景下,多家商业银行近期密集调整个人贵金属业务规则:一方面集中上调黄金积存业务起购门槛,部分银行已将这一门槛提升至1000元;另一方面同步发布风险提示,引导投资者警惕贵金属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此举的核心动因在于,当前黄金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投资风险显著上升,既是为投资者敲响风险警钟,也旨在引导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配置黄金资产,避免盲目入场。
购买起点提高至1000元
10月14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0月15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10月11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0月13日起,工行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即积存起点金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调整前已设置成功的定期积存计划将继续执行,不受影响;设置自动展期的定期积存计划到期后,若原计划积存金额满足工行最新要求,则展期成功,否则展期失败;修改定期积存计划需满足工行最新积存金额要求。
10月9日,宁波银行表示,因近期国内金价波动较大,自10月11日起将积存金起购金额由900元调整为1000元,若购买金额不足1000元,交易申请将无法成功提交。此外,兴业银行于9月22日发布公告称,该行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900元起调整为1000元起。
除调整黄金积存业务起购门槛外,部分银行还通过发布风险提示,进一步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例如,10月10日工商银行提示,近期影响市场稳定的因素持续增加,贵金属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建议客户关注市场变化,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合理安排贵金属资产规模;同日,建设银行也发布公告提醒,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有所提升,投资者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与保证金余额变化。
银行黄金业务热度攀升
在金价持续上涨的带动下,银行黄金业务热度也同步攀升。今年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主力合约期货价格累计涨幅超过56%。世界黄金协会表示,截至目前,今年是1979年以来金价涨幅最大的一年。
金价持续攀升,吸引不少普通投资者加入“炒金”大军。与传统金条、金饰相比,门槛更低、交易更便捷的“积存金”“纸黄金”等账户黄金产品,愈发受到普通投资者青睐。如今,通过支付宝、京东金融及各大银行App“云买金”,已成为不少人参与这轮行情的主流方式。
热潮之下,风险也随之浮现,各类关于投资者违规贷款买金的消息不绝于耳。为此,今年银行已多次上调积存金的最低投资额。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官网信息显示,个人客户类贵金属投资主要包括贵金属积存和实物贵金属两大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工商银行已经4次提升积存金业务的投资门槛:3月3日,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由650元上调至700元;4月10日,由700元上调至800元;5月12日,由800元上调至850元;10月13日起,再次上调至1000元。
事实上,银行对黄金业务的风险调整并非首次。2024年,由于金价波动频繁,部分银行就已将黄金投资产品风险等级上调:建设银行将“易存金”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风险”;上海农商行将积存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原先的“中低风险”提升至“中风险”;平安银行则要求投资平安金积存业务的客户,需满足客户风险测评结果为平衡型(R3)及以上。
尽管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但看着金价一路上涨,仍有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选择继续“入市”。有投资者在国庆节前后购入46克积存金,成本均价为858.50元/克,随着金价飙升至929元上下,其持有13天的收益已超过3300元。
“这一个月黄金真的是在送钱,什么时间点买进去都有得赚。”10月13日,有在银行购买了积存金的投资者表示,他购买了110多克积存金,成本均价为902.01元/克,当日实时金价931.42元/克的情况下,其持仓收益达到了3200多元。
需警惕技术面回调压力
对于金价持续上涨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美国长期高通胀与其财政持续扩张的趋势引发了全球央行对美元信用体系的担忧,在此环境下,黄金成为全球央行增强自身主权信用和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重要选择。预计在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保持财政扩张趋势以及美国通胀保持黏性这三大因素发生扭转之前,黄金上涨都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后续金价有望保持上涨趋势。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则从黄金属性角度解析:黄金具有商品、货币、金融三大属性,分别对应通胀水平、避险情绪和实际利率三大指标。考虑到关税战导致全球产业链生产效率下降,各国之间冲突概率上升,且主要央行都处于降息周期,因此通胀预期上升、避险情绪升温、实际利率下行,共同助力黄金价格走高。
不过,金价走势并非毫无风险。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指出,未来金价走势或将呈现“易涨难跌但高波动”的特征:一方面,全球央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降低黄金持有成本、地缘政治风险推升的避险需求,为金价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警惕技术面存在的回调压力。
面对当前“高波动、高热度”的贵金属市场,投资者该如何操作?薛洪言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审慎操作,避免盲目追高,通过控制黄金配置比例分散风险;二是优选工具,优先考虑实物黄金、黄金ETF等低杠杆或无杠杆产品,也可借助积存金定期投资平滑成本、规避短期波动;三是优化投资策略,采取分批建仓的方式逐步投入资金,进一步分散风险。
明明进一步补充,投资者关键在于明确自身风险偏好,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同时积极学习宏观金融知识、跟踪黄金市场的边际变化。后续需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美国通胀形势及全球关税波动等因素,及时应对潜在风险。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份以来,国际金价持续攀升,市场风险同步加剧。在此背景下,多家商业银行近期密集调整个人贵金属业务规则:一方面集中上调黄金积存业务起购门槛,部分银行已将这一门槛提升至1000元;另一方面同步发布风险提示,引导投资者警惕贵金属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此举的核心动因在于,当前黄金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投资风险显著上升,既是为投资者敲响风险警钟,也旨在引导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配置黄金资产,避免盲目入场。
购买起点提高至1000元
10月14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0月15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10月11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0月13日起,工行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即积存起点金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调整前已设置成功的定期积存计划将继续执行,不受影响;设置自动展期的定期积存计划到期后,若原计划积存金额满足工行最新要求,则展期成功,否则展期失败;修改定期积存计划需满足工行最新积存金额要求。
10月9日,宁波银行表示,因近期国内金价波动较大,自10月11日起将积存金起购金额由900元调整为1000元,若购买金额不足1000元,交易申请将无法成功提交。此外,兴业银行于9月22日发布公告称,该行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900元起调整为1000元起。
除调整黄金积存业务起购门槛外,部分银行还通过发布风险提示,进一步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例如,10月10日工商银行提示,近期影响市场稳定的因素持续增加,贵金属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建议客户关注市场变化,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合理安排贵金属资产规模;同日,建设银行也发布公告提醒,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有所提升,投资者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与保证金余额变化。
银行黄金业务热度攀升
在金价持续上涨的带动下,银行黄金业务热度也同步攀升。今年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主力合约期货价格累计涨幅超过56%。世界黄金协会表示,截至目前,今年是1979年以来金价涨幅最大的一年。
金价持续攀升,吸引不少普通投资者加入“炒金”大军。与传统金条、金饰相比,门槛更低、交易更便捷的“积存金”“纸黄金”等账户黄金产品,愈发受到普通投资者青睐。如今,通过支付宝、京东金融及各大银行App“云买金”,已成为不少人参与这轮行情的主流方式。
热潮之下,风险也随之浮现,各类关于投资者违规贷款买金的消息不绝于耳。为此,今年银行已多次上调积存金的最低投资额。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官网信息显示,个人客户类贵金属投资主要包括贵金属积存和实物贵金属两大类。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工商银行已经4次提升积存金业务的投资门槛:3月3日,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由650元上调至700元;4月10日,由700元上调至800元;5月12日,由800元上调至850元;10月13日起,再次上调至1000元。
事实上,银行对黄金业务的风险调整并非首次。2024年,由于金价波动频繁,部分银行就已将黄金投资产品风险等级上调:建设银行将“易存金”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风险”;上海农商行将积存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原先的“中低风险”提升至“中风险”;平安银行则要求投资平安金积存业务的客户,需满足客户风险测评结果为平衡型(R3)及以上。
尽管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但看着金价一路上涨,仍有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选择继续“入市”。有投资者在国庆节前后购入46克积存金,成本均价为858.50元/克,随着金价飙升至929元上下,其持有13天的收益已超过3300元。
“这一个月黄金真的是在送钱,什么时间点买进去都有得赚。”10月13日,有在银行购买了积存金的投资者表示,他购买了110多克积存金,成本均价为902.01元/克,当日实时金价931.42元/克的情况下,其持仓收益达到了3200多元。
需警惕技术面回调压力
对于金价持续上涨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美国长期高通胀与其财政持续扩张的趋势引发了全球央行对美元信用体系的担忧,在此环境下,黄金成为全球央行增强自身主权信用和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重要选择。预计在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保持财政扩张趋势以及美国通胀保持黏性这三大因素发生扭转之前,黄金上涨都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后续金价有望保持上涨趋势。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则从黄金属性角度解析:黄金具有商品、货币、金融三大属性,分别对应通胀水平、避险情绪和实际利率三大指标。考虑到关税战导致全球产业链生产效率下降,各国之间冲突概率上升,且主要央行都处于降息周期,因此通胀预期上升、避险情绪升温、实际利率下行,共同助力黄金价格走高。
不过,金价走势并非毫无风险。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指出,未来金价走势或将呈现“易涨难跌但高波动”的特征:一方面,全球央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降低黄金持有成本、地缘政治风险推升的避险需求,为金价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警惕技术面存在的回调压力。
面对当前“高波动、高热度”的贵金属市场,投资者该如何操作?薛洪言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审慎操作,避免盲目追高,通过控制黄金配置比例分散风险;二是优选工具,优先考虑实物黄金、黄金ETF等低杠杆或无杠杆产品,也可借助积存金定期投资平滑成本、规避短期波动;三是优化投资策略,采取分批建仓的方式逐步投入资金,进一步分散风险。
明明进一步补充,投资者关键在于明确自身风险偏好,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同时积极学习宏观金融知识、跟踪黄金市场的边际变化。后续需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美国通胀形势及全球关税波动等因素,及时应对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