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金融服务标杆

——工行怒江分行四维赋能重塑网点服务生态

2025年10月17日 字数:1820

  □通讯员 杨育杰
  怒江分行营业室组织开展晨会。
  在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银行网点作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竞争力直接关乎客户体验与银行品牌价值。
  工商银行云南省怒江分行深刻把握这一时代命题,以“四维赋能”为战略支点,通过系统性重塑网点服务生态,探索出一条“素质筑基、服务提质、场景创新、文化引领”的转型路径。
  素质筑基:构建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分层培训机制筑基。怒江分行创新建立“三维立体”培训架构——针对客服经理开展“数字工项+”专项培训,通过VR模拟系统还原100余种业务场景,重点强化数字工具应用与应急处理能力;针对理财经理实施“银发经济培训”,联合社保局、养老机构开发适老化服务课程,大力培养养老金融认证顾问咨询员;对公客户经理则通过“普惠金融下沉网点培训”以及区域名单式营销推演,提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精准度。
  实施双导师制传承筑基。创新实施“1+2+3”培养模式,每名新员工配备1名业务导师(五星级柜员)和1名职业发展导师(中层干部),设置3个月的岗位适应期。此举推动了新员工业务差错率同比下降65%,客户满意度达到98.7分,创造了历史新高。
  实施实战练兵平台筑基。每季度举办“拓户提质劳动竞赛擂台赛”,设置智能柜员机故障处置、复杂投诉应对等7大类业务竞赛项目。2025年第二季度技能达标率提升至92%,较年初增长15个百分点。
  服务提质:打造“标准化+人性化”双引擎
  加强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照《网点服务管理基本规定》细化138项服务标准,开发“服务质量数字看板”,实现客户等待时长、业务办理效率等12项指标实时监测。2025年1-8月,业务平均处理时间压缩至4.2分钟,较2024年缩短37%。
  加强特殊群体服务升级。组建“移动服务队”,配置便携式智能柜员机、盲文业务指南等适老助残设备。2025年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27次,其中偏远山区服务里程达2800公里,相关典型案例入选“工行温度”专栏。
  加强动态督导机制。开展客户投诉专项治理,建立“三查三改”质量管控体系,神秘人检查覆盖100%网点,智能监控系统自动识别服务瑕疵,客户评价系统实时收集反馈。2025年累计整改问题36项,投诉量同比下降44%。
  场景创新:构建“金融+生态”服务矩阵
  优化远程智慧服务。完成下辖5家网点“云柜台”改造,通过5G+AR技术实现远程面签、跨境汇款等18项复杂业务线上办理。系统上线后,高柜业务分流率达71%,客户等待时间减少55%。
  工行驿站提档升级。创新“5+X”服务模式,基础服务叠加属地化特色,如在兰坪县支行网点增设农特产展示区,在泸水市支行网点配置双语(傈僳语+汉语)服务专员。2024年驿站服务突破1.2万人次,带动存款增长1.8亿元。
  优选金融宣教工程。坚持向客户宣传防范电信诈骗识别技巧,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进万家”“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金融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厅堂微沙龙”,走进企业、街道社区、校园、村镇、普惠金融点等场所,普及存款保险知识,帮助群众守好“钱袋子”。2025年累计举办反诈讲座9场,拦截电信诈骗10余起,涉案金额达86万元,获客户好评。
  文化引领:铸就服务价值共同体
  注重党建品牌赋能。坚持将工商银行企业服务文化融入网点服务管理,通过价值观引领、团队建设和怒江分行“融惠红峡”党建品牌塑造,明确服务方向,深化员工对银行服务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设立“党员先锋岗”42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3次。聚焦服务星级网点创建打造,提炼网点服务文化,凸显服务文化作为银行品牌的核心价值,在服务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下,打造“服务精、服务优、协作良”的员工队伍,形成强大的服务合力。
  着力服务文化凝练。提炼“三心三度”服务理念(即初心守温度、匠心求精度、同心拓广度),通过文化墙、晨会宣誓等形式深度浸润。员工服务意识测评优秀率达95%,较制度推行前提升28%。
  致力星级网点示范。重点推进智慧网点集群建设、跨境金融服务站试点等工作;实施“摘星计划”,制定五星级网点创建标准。目前全辖三星级以上网点占比达100%,其中,工行六库支行获评“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工行怒江州分行营业室保持工总行四星级服务网点称号。
  服务无止境,打造新时代金融服务标杆,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永远在路上。怒江分行的实践表明,网点转型需要系统化思维与生态化布局。未来,该行将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继续探索赋能“全面起势”新路径,持续提升网点服务的专业性、便捷性与贴心度,以更强的服务竞争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奋力书写新时代金融服务生活的怒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