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025年10月20日 字数:1230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信贷数据方面,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货币供应情况方面,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1.2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创下年内新低。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增速仍然处于高位。”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介绍。
  从社融结构来看,截至9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企业债券余额为33.5万亿元,同比增长4.5%;政府债券余额为9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2.04万亿元,同比增长3.8%,上述指标对社融形成了有力支撑,不过边际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测算指出,受年内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影响,9月以来,政府债供给节奏放缓,对社融增长贡献有所下降,但仍为信用扩张的主要支撑力量。结合年内发行进度,四季度政府债发行将延续放缓态势,社融增速或继续从高位边际回落。不过若四季度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则会对社融形成进一步支撑。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社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董希淼表示,同时,M2、M1“剪刀差”明显收敛,表明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信贷方面,9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6%,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如果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这一增速应在7.7%左右,增长速度仍然不低。
  具体来看,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约1.29万亿元,同比少增约3000亿元,环比多增约7000亿元。从总量上看,温彬表示,9月作为季末月份,信贷投放会季节性加码,但为平缓信贷节奏,在规模和效益之间寻求平衡,9月也不会集中冲量,整体信贷规模保持稳健。
  结构方面,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约200亿元。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这反映出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后,楼市有所回暖。9月30个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月均值同比增长6.7%,较前一个月的下降9.9%明显回升。企业贷款方面,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约500亿元。“这显示出隐性债务置换的影响依然存在。但近两个月少增幅度较7月明显收敛,说明随着今年置换债发行收尾,隐性债务置换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下拉作用已明显减弱。”王青称。
  展望未来,温彬表示,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将在10月加大投放,并存在进一步扩容的可能性。这将有助于带动传统基础设施、新质生产力和消费领域的融资需求,支持信贷扩张、提振基建投资增速。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记者 黄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