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信贷“收官”储备来年项目
银行开启“双线作战”
2025年10月20日
字数:2291
步入四季度,这场既关乎年终“收官”、又影响明年开局的“双线战役”,不仅为全年的经营工作筑牢底盘,更为明年信贷业务“开门红”夯实基础。
本报综合报道 步入四季度,银行业迎来年末信贷冲刺与来年业务布局的关键节点。为完成年度任务、夯实明年“开门红”基础,各家银行全面开启“双线作战”:一方面推进信贷“收官”,部分机构已提前达成全年投放目标;另一方面储备来年项目,关乎明年开局的“暗战”悄然打响。
继9月信贷投放回升后,多数银行提前谋划四季度营销策略,以创新获客、升级服务产品为抓手,聚焦高新技术、绿色金融等优质客群,在完成年终“收官”的同时,为明年信贷业务布局。
当前不同类型银行的工作节奏各不相同:国有大行对任务完成与项目储备较乐观,股份制银行积极储备项目,地方银行多处于冲刺阶段。不过,利率下行与“资产荒”背景下,“僧多粥少”“产品同质化”成为一线银行人的普遍感受。
部分银行提前完成全年信贷投放
进入四季度,多家银行加速推进信贷“收官战”,部分机构已提前完成全年投放。
某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业务人士称,按当前进度,年末指标完成基本无虞。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该行每年对科技型、绿色金融企业的信贷考核指标增幅较大,“今年三季度投放力度显著,目前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与此同时,仍有不少银行冲刺年度目标,存款、贷款、代发及代销保险、理财等,均是一线人员的考核重点。
对公领域,多家银行聚焦外贸企业。南京银行国际业务负责人介绍,该行四季度加大了稳外贸支持力度。“一方面推广优化‘扫码即贷’数字化产品,覆盖出口型外贸客户的贸易融资与汇率避险需求;另一方面深化银政风险分担类标准化贷款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
零售领域,加大消费贷投放成普遍选择。江苏某城商行零售信贷人士表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我行消费贷新增授信超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97%。”
不过,华南两位地方银行业务人士坦言,所在机构业绩距全年任务有差距,当前采取“能做就做、能放先放”策略。10月14日,某城商行广州分行负责人直言,当前投放压力大,“以往银行挑项目,现在项目挑银行”,只要企业有需求且符合条件,“都会主动对接投放”。
广西某地级市农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表示,投放覆盖多行业,“优质企业均考虑,仅排除落后产能、高污染领域”,且暂不考虑项目储备,“早投放早收益,客户犹豫就可能被其他银行抢走”。
对于下一步投放重点,10月14日,华南某城商行公司部负责人表示,将关注并储备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类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客户。围绕“五篇大文章”储备来年项目
在冲刺年度目标的同时,不少银行已启动明年信贷谋划,积极储备项目。“开门红”已不再是明年一季度的专属概念,而是从今年四季度就已悄然发力。
多位银行员工透露,网点装饰物料、宣传折页、活动方案已备好,只待元旦换装营造“开门红”氛围。线上端,多家银行召开业务推进会,明确衔接四季度收官与一季度开局,提前谋划旺季策略、储备优质客户;同时聚焦对公账户营销、白名单授信、不良清降、普惠投放等重点,强调抓好存款、提升贷款质效,力争在信贷、存款、财富业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突破。
“距年底仅剩两个多月,已开始为明年储备客户。”杭州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近期重点服务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市场相关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据了解,与往年银行先分对公、零售业务,再向制造业、科技企业等倾斜信贷不同,今年项目储备目标更明确——围绕“五篇大文章”推进。
其中,科技型企业与普惠小微企业是储备重点。部分银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落实人财物专项支持。南京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表示,已为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单列额度,确保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获重点支持,“总行要求聚焦优势产业,加大资源储备与投放,精准服务地方经济”。
10月14日,某头部股份行战略客户部负责人介绍,全行制定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开门红”储备针对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基础能源、城投平台等行业;同时推动租赁、医院、城市运营商、汽车零部件等细分行业加大储备。前述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业务人士则表示,对公储备上,企业端按存量客户、大客户授信进度配套,政务端争取地方政府明年计划内项目,挖掘新增融资机会。
多举措破题“僧多粥少”困境
谈及项目储备,“僧多粥少”“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是一线信贷人员的共识。当“反内卷”延伸至银行业,“价格战”边际效益递减,同业竞争进入多维度比拼。业内人士认为,唯有创新获客、升级服务产品,才能锁定优质客户、优化信贷结构,找到业务增量。
在获客模式上,银行更重视多渠道协同,园区合作成为重要方向。“今年我行普惠金融侧重项目考核,要求部门牵头做方案,进园区、楼宇、商圈获客,客户经理落实方案并点对点触客服务。”某国有大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说。
也有银行运用数字化手段,破除客户经理触达项目时“难抓客户痛点”的难题。“行里创新设立了精准营销的大数据模型,通过政企公开数据和行内数据,开发了科技企业授信资质评分模型,能帮我们挖掘融资服务线索,更好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有了这个模型后,其为企业制定信贷业务的策略更加精准。
近期,还有部分银行升级无还本续贷与产品体系,希望通过服务优化,增强客户黏性。“我行优化无还本续贷服务,保障金融支持可持续;同时重塑中小企业信贷流程,提高标准化水平,提升办理便捷度。”前述杭州银行相关人士说。
尽管利率下行与“资产荒”交织下,“僧多粥少”的竞争格局未改,产品同质化挑战仍在,但各家银行通过园区协同获客、数字化精准营销、无还本续贷升级等创新举措,正持续破解业务增量难题,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本报综合报道 步入四季度,银行业迎来年末信贷冲刺与来年业务布局的关键节点。为完成年度任务、夯实明年“开门红”基础,各家银行全面开启“双线作战”:一方面推进信贷“收官”,部分机构已提前达成全年投放目标;另一方面储备来年项目,关乎明年开局的“暗战”悄然打响。
继9月信贷投放回升后,多数银行提前谋划四季度营销策略,以创新获客、升级服务产品为抓手,聚焦高新技术、绿色金融等优质客群,在完成年终“收官”的同时,为明年信贷业务布局。
当前不同类型银行的工作节奏各不相同:国有大行对任务完成与项目储备较乐观,股份制银行积极储备项目,地方银行多处于冲刺阶段。不过,利率下行与“资产荒”背景下,“僧多粥少”“产品同质化”成为一线银行人的普遍感受。
部分银行提前完成全年信贷投放
进入四季度,多家银行加速推进信贷“收官战”,部分机构已提前完成全年投放。
某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业务人士称,按当前进度,年末指标完成基本无虞。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该行每年对科技型、绿色金融企业的信贷考核指标增幅较大,“今年三季度投放力度显著,目前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与此同时,仍有不少银行冲刺年度目标,存款、贷款、代发及代销保险、理财等,均是一线人员的考核重点。
对公领域,多家银行聚焦外贸企业。南京银行国际业务负责人介绍,该行四季度加大了稳外贸支持力度。“一方面推广优化‘扫码即贷’数字化产品,覆盖出口型外贸客户的贸易融资与汇率避险需求;另一方面深化银政风险分担类标准化贷款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
零售领域,加大消费贷投放成普遍选择。江苏某城商行零售信贷人士表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我行消费贷新增授信超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97%。”
不过,华南两位地方银行业务人士坦言,所在机构业绩距全年任务有差距,当前采取“能做就做、能放先放”策略。10月14日,某城商行广州分行负责人直言,当前投放压力大,“以往银行挑项目,现在项目挑银行”,只要企业有需求且符合条件,“都会主动对接投放”。
广西某地级市农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表示,投放覆盖多行业,“优质企业均考虑,仅排除落后产能、高污染领域”,且暂不考虑项目储备,“早投放早收益,客户犹豫就可能被其他银行抢走”。
对于下一步投放重点,10月14日,华南某城商行公司部负责人表示,将关注并储备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类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客户。围绕“五篇大文章”储备来年项目
在冲刺年度目标的同时,不少银行已启动明年信贷谋划,积极储备项目。“开门红”已不再是明年一季度的专属概念,而是从今年四季度就已悄然发力。
多位银行员工透露,网点装饰物料、宣传折页、活动方案已备好,只待元旦换装营造“开门红”氛围。线上端,多家银行召开业务推进会,明确衔接四季度收官与一季度开局,提前谋划旺季策略、储备优质客户;同时聚焦对公账户营销、白名单授信、不良清降、普惠投放等重点,强调抓好存款、提升贷款质效,力争在信贷、存款、财富业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突破。
“距年底仅剩两个多月,已开始为明年储备客户。”杭州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近期重点服务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市场相关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据了解,与往年银行先分对公、零售业务,再向制造业、科技企业等倾斜信贷不同,今年项目储备目标更明确——围绕“五篇大文章”推进。
其中,科技型企业与普惠小微企业是储备重点。部分银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落实人财物专项支持。南京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表示,已为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单列额度,确保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获重点支持,“总行要求聚焦优势产业,加大资源储备与投放,精准服务地方经济”。
10月14日,某头部股份行战略客户部负责人介绍,全行制定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开门红”储备针对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基础能源、城投平台等行业;同时推动租赁、医院、城市运营商、汽车零部件等细分行业加大储备。前述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业务人士则表示,对公储备上,企业端按存量客户、大客户授信进度配套,政务端争取地方政府明年计划内项目,挖掘新增融资机会。
多举措破题“僧多粥少”困境
谈及项目储备,“僧多粥少”“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是一线信贷人员的共识。当“反内卷”延伸至银行业,“价格战”边际效益递减,同业竞争进入多维度比拼。业内人士认为,唯有创新获客、升级服务产品,才能锁定优质客户、优化信贷结构,找到业务增量。
在获客模式上,银行更重视多渠道协同,园区合作成为重要方向。“今年我行普惠金融侧重项目考核,要求部门牵头做方案,进园区、楼宇、商圈获客,客户经理落实方案并点对点触客服务。”某国有大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说。
也有银行运用数字化手段,破除客户经理触达项目时“难抓客户痛点”的难题。“行里创新设立了精准营销的大数据模型,通过政企公开数据和行内数据,开发了科技企业授信资质评分模型,能帮我们挖掘融资服务线索,更好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有了这个模型后,其为企业制定信贷业务的策略更加精准。
近期,还有部分银行升级无还本续贷与产品体系,希望通过服务优化,增强客户黏性。“我行优化无还本续贷服务,保障金融支持可持续;同时重塑中小企业信贷流程,提高标准化水平,提升办理便捷度。”前述杭州银行相关人士说。
尽管利率下行与“资产荒”交织下,“僧多粥少”的竞争格局未改,产品同质化挑战仍在,但各家银行通过园区协同获客、数字化精准营销、无还本续贷升级等创新举措,正持续破解业务增量难题,不断优化信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