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亿租客迎来安心时代
从租房新规落地“满月”看变化
2025年10月21日
字数:2303
诚信经营者赢得市场,优质房源获得青睐,行业正在形成“规范者受益、违规者出局”的良性机制,为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本报综合报道 备受关注的《住房租赁条例》(下称《新规》)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目前已“满月”。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实施情况如何?租客“痛点”缓解了吗?
推动市场更规范
“现在租房子能‘免押月付’,比第一次租房省心太多了!”刚毕业的成都租客小陶,在高新区以2600元月租租下二居室,大平台的优惠政策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但回忆起此前的租房经历,她仍有顾虑:“当时冰箱坏了,怕房东扣押金不敢说,最后自己花钱修的,很多刚毕业的女生都怕遇到这种麻烦。”
小陶的担忧曾是千万租客的共同困扰,而“押金难退”更是租赁纠纷的“重灾区”。以往,部分租房合同条款模糊,给不良中介或房东克扣押金留下可乘之机。针对这一痛点,《新规》作出明确规定:租赁合同必须载明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为租户筑牢权益“防护网”。
西安雁塔区的租客王女士,就成了这一规定的直接受益者。此前退租时,房东以“墙面轻微污渍”为由要求扣减押金,她依据《新规》条款据理力争,最终全额拿回1800元押金。“以前被扣押金只能认栽,现在有法规撑腰,腰杆都硬了。”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不少租客的心声。
除了押金问题,隔断房、甲醛房、设施陈旧等房源质量问题,也在《新规》实施后得到集中整治。《新规》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这让北京石景山区租客王金利看到了换房希望。此前,公司为他租的10平方米加盖房屋,不符合居住标准,街道工作人员上门宣讲《新规》后,他立即与公司协商,对方不仅认可《新规》,还承诺提供租房补贴。
“以前房东会突然开门带人看房,特别尴尬。”租户许先生的经历也因《新规》而改变。《新规》明确,除非承租人同意或遇紧急情况,出租人不得擅自进入出租房,从制度上杜绝了“突袭查房”等侵权行为。租户陈女士评价:“《新规》覆盖了看房、租住、退租全流程,就像给我们‘排雷’,租房更安心了。”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认为,《新规》的核心价值在于“清晰界定租赁双方权利义务”,一方面减少了争议产生,另一方面让纠纷解决有法可依。“在监管督促下,违规隔断房、群租房被大量清退,房源真实性和合规占比显著提升,市场整体规范度明显提高。”推动竞争更有序
《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我国当前租房人口已近2.6亿人,而90%以上的租赁房源来自个人出租者。过去,“私下交易、合同不规范”是市场常态,而《新规》将“租赁备案”变为刚性要求,加上当前租赁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不少房东开始主动与租客签订规范合同。
“虽然备案流程比以前麻烦,但能避免后续纠纷,对双方都好。”在西安有两套房源出租的杨先生,此前曾因合同模糊与租客产生分歧,如今他主动在平台完成备案,还将押金、维修责任等条款一一列明。像杨先生这样的房东不在少数,《新规》正在推动个人出租行为从“随意化”向“规范化”转变。
对专业租赁企业而言,《新规》不仅划定了“不能碰的红线”,更指明了“高品质发展的赛道”。在郑州“城发美寓”人才公寓,郑州城发安居有限公司对照《新规》要求,全面升级居住品质:采用绿色无甲醛墙板、加厚床垫等,引入低能耗品牌家电,还完善了社区配套设施。“《新规》让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只有提升服务品质,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公司总经理陈显刚说。
中介机构的服务规范也在同步升级。在青岛德佑地产观照海棠湾店,门店醒目位置张贴着管理制度与工作人员信息,所有经纪人挂牌上岗,服务项目明码标价。“现在发布房源前,必须先核验房屋权属、取得房源核验码,还要实地拍照、与委托人签协议。”门店负责人杜依帆介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租客不再为‘假房源’烦心,每一套房源都真实可靠”。
“《新规》正在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合规企业更有竞争力。”青年人才社区“青特缦寓”运营负责人矫君章表示,企业登记备案、信用评价等制度将所有经营主体纳入监管,不规范的中介或租赁企业正逐步被市场淘汰,而市场化、专业化的企业优势愈发凸显。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分析,过去靠发布虚假低价房源“引流”、忽视租客权益的机构,如今生存空间大幅压缩。“诚信经营者赢得市场,优质房源获得青睐,行业正在形成‘规范者受益、违规者出局’的良性机制,为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推动监管更有力
《新规》的落地生效,离不开地方配套政策的快速跟进。
北京瞄准个人“二房东”乱象,拟将转租10套(间)及以上住房的个人纳入行业监管,防止其囤积房源、哄抬租金;青岛全面推行“房源核验码”制度,所有待租房源须先通过核验,否则不得对外发布,从源头杜绝虚假房源。
在优化服务方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针对以往租赁合同备案“流程繁、跑腿多”的问题,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推出“四大便利举措”:线上线下都能办、房东租客都能办、企业机构批量办、合同网签自动办,还创新开通“承租人单方备案”功能,即使房东未到场,租客也能凭租赁合同完成备案。
租金安全也是租客与房东共同关心的焦点。济南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逐步建立租金监管与监测系统,将监管重心从“事后纠纷处理”转向“事前风险预防”。“通过对租金收取、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可有效防止不良企业‘不合理收费’‘卷款跑路’,保障双方资金安全。”
“《新规》只是开始,关键在于落实落细。”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强调,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目前,各地正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市场从“粗放发展”向“精细规范”转型。
本报综合报道 备受关注的《住房租赁条例》(下称《新规》)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目前已“满月”。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实施情况如何?租客“痛点”缓解了吗?
推动市场更规范
“现在租房子能‘免押月付’,比第一次租房省心太多了!”刚毕业的成都租客小陶,在高新区以2600元月租租下二居室,大平台的优惠政策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但回忆起此前的租房经历,她仍有顾虑:“当时冰箱坏了,怕房东扣押金不敢说,最后自己花钱修的,很多刚毕业的女生都怕遇到这种麻烦。”
小陶的担忧曾是千万租客的共同困扰,而“押金难退”更是租赁纠纷的“重灾区”。以往,部分租房合同条款模糊,给不良中介或房东克扣押金留下可乘之机。针对这一痛点,《新规》作出明确规定:租赁合同必须载明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为租户筑牢权益“防护网”。
西安雁塔区的租客王女士,就成了这一规定的直接受益者。此前退租时,房东以“墙面轻微污渍”为由要求扣减押金,她依据《新规》条款据理力争,最终全额拿回1800元押金。“以前被扣押金只能认栽,现在有法规撑腰,腰杆都硬了。”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不少租客的心声。
除了押金问题,隔断房、甲醛房、设施陈旧等房源质量问题,也在《新规》实施后得到集中整治。《新规》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这让北京石景山区租客王金利看到了换房希望。此前,公司为他租的10平方米加盖房屋,不符合居住标准,街道工作人员上门宣讲《新规》后,他立即与公司协商,对方不仅认可《新规》,还承诺提供租房补贴。
“以前房东会突然开门带人看房,特别尴尬。”租户许先生的经历也因《新规》而改变。《新规》明确,除非承租人同意或遇紧急情况,出租人不得擅自进入出租房,从制度上杜绝了“突袭查房”等侵权行为。租户陈女士评价:“《新规》覆盖了看房、租住、退租全流程,就像给我们‘排雷’,租房更安心了。”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认为,《新规》的核心价值在于“清晰界定租赁双方权利义务”,一方面减少了争议产生,另一方面让纠纷解决有法可依。“在监管督促下,违规隔断房、群租房被大量清退,房源真实性和合规占比显著提升,市场整体规范度明显提高。”推动竞争更有序
《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我国当前租房人口已近2.6亿人,而90%以上的租赁房源来自个人出租者。过去,“私下交易、合同不规范”是市场常态,而《新规》将“租赁备案”变为刚性要求,加上当前租赁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不少房东开始主动与租客签订规范合同。
“虽然备案流程比以前麻烦,但能避免后续纠纷,对双方都好。”在西安有两套房源出租的杨先生,此前曾因合同模糊与租客产生分歧,如今他主动在平台完成备案,还将押金、维修责任等条款一一列明。像杨先生这样的房东不在少数,《新规》正在推动个人出租行为从“随意化”向“规范化”转变。
对专业租赁企业而言,《新规》不仅划定了“不能碰的红线”,更指明了“高品质发展的赛道”。在郑州“城发美寓”人才公寓,郑州城发安居有限公司对照《新规》要求,全面升级居住品质:采用绿色无甲醛墙板、加厚床垫等,引入低能耗品牌家电,还完善了社区配套设施。“《新规》让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只有提升服务品质,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公司总经理陈显刚说。
中介机构的服务规范也在同步升级。在青岛德佑地产观照海棠湾店,门店醒目位置张贴着管理制度与工作人员信息,所有经纪人挂牌上岗,服务项目明码标价。“现在发布房源前,必须先核验房屋权属、取得房源核验码,还要实地拍照、与委托人签协议。”门店负责人杜依帆介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租客不再为‘假房源’烦心,每一套房源都真实可靠”。
“《新规》正在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合规企业更有竞争力。”青年人才社区“青特缦寓”运营负责人矫君章表示,企业登记备案、信用评价等制度将所有经营主体纳入监管,不规范的中介或租赁企业正逐步被市场淘汰,而市场化、专业化的企业优势愈发凸显。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分析,过去靠发布虚假低价房源“引流”、忽视租客权益的机构,如今生存空间大幅压缩。“诚信经营者赢得市场,优质房源获得青睐,行业正在形成‘规范者受益、违规者出局’的良性机制,为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推动监管更有力
《新规》的落地生效,离不开地方配套政策的快速跟进。
北京瞄准个人“二房东”乱象,拟将转租10套(间)及以上住房的个人纳入行业监管,防止其囤积房源、哄抬租金;青岛全面推行“房源核验码”制度,所有待租房源须先通过核验,否则不得对外发布,从源头杜绝虚假房源。
在优化服务方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针对以往租赁合同备案“流程繁、跑腿多”的问题,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推出“四大便利举措”:线上线下都能办、房东租客都能办、企业机构批量办、合同网签自动办,还创新开通“承租人单方备案”功能,即使房东未到场,租客也能凭租赁合同完成备案。
租金安全也是租客与房东共同关心的焦点。济南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逐步建立租金监管与监测系统,将监管重心从“事后纠纷处理”转向“事前风险预防”。“通过对租金收取、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可有效防止不良企业‘不合理收费’‘卷款跑路’,保障双方资金安全。”
“《新规》只是开始,关键在于落实落细。”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强调,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目前,各地正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市场从“粗放发展”向“精细规范”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