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看中国外贸韧性

□冯其予

2025年10月22日 字数:989
  当第138届广交会以展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的规模刷新历史纪录时,当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汇聚琶洲展馆时,中国外贸已向世界传递出超越数字的强烈信号。结合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的“成绩单”,广交会这一“中国第一展”的盛况,不仅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微观缩影,更是观察中国外贸在全球风云变幻中保持强劲韧性的窗口。
  从广交会参展主体结构性变化,可以看到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正在结出累累硕果。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这上万家优质企业构成参展阵容的中坚力量,意味着中国外贸的动能引擎正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突围”。它们携超过100万件新产品、近110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亮相。这些数据绝非简单的品类堆砌,而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直观印证。
  从可进行精细操作的手术机器人到适应多样化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展品的技术含量与创新度,生动诠释了“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的系统性升级。这种内在的结构优化,与前三季度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亮眼表现形成了深层次的呼应,表明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稳定外贸大盘、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核心支撑。
  广交会现场,来自巴西的大型采购团、欧盟头部企业的积极参会,都表明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产品的创新性和合作的诚意,对全球客商构成了强大且持续的吸引力。本届广交会新增18家全球合作伙伴,总数达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朋友圈”持续扩容。其中,预注册境外采购商中,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商增长明显。这一微观层面的热度,精准映射了宏观层面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 17.37 万亿元,增长6.2%,占外贸总值的51.7%。这种市场多元化格局的成功构建,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中国外贸在全球经济格局波动中获得了更大的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
  当前,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依然存在。但广交会的万商云集和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出口增速逐季走高的态势表明,中国外贸的韧性并非仅是规模优势,而是源于持续的创新勇气、灵活的市场策略和坚定的开放决心。从“世界工厂”到“创新策源地”,中国外贸正在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中不断进化。透过广交会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具创新活力、也更懂得与全球伙伴共享发展机遇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