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清理“睡眠账户”
2025年10月22日
字数:2984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助于加强个人及单位的银行账户管理,保障客户账户与资金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和单位长期不动户。各家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但普遍针对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账户。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行动绝非简单的账户管理优化,而是银行在风险防控、资源配置与合规经营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深刻折射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清理个人长期不动户,主要是为了堵截违法犯罪的“灰色通道”,同时也有助于释放金融体系的“沉淀成本”。消费者应定期关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类银行卡,及时注销长期不用的银行卡。
各家银行清理标准不一
10月16日,湖北远安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开展个人银行账户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个人开立多个银行结算账户、身份信息缺失或过期的账户。
兴业银行称,自10月15日起,该行将按照调整后认定标准每日滚动管控符合条件的账户,采取限制资金进出的保护措施。中国银行也表示,将对符合相关标准的个人结算账户采取限制出账交易的管控措施,在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后为其恢复账户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凤台农村商业银行、葫芦岛银行、湖北枝江农商银行等多家地方商业银行均纷纷发文提示,银行将进一步清理个人长期不动户。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银行对个人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各有不同。如账户未发生交易的期限方面,银行的认定标准从1年到3年不等;在卡内金额方面,银行的认定标准则从10元以内至100元以内不等。
根据兴业银行的公告,该行调整了对个人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将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从此前的账户余额“100元(含)以下”,调整至“10元(含)以下”;同时,无该行个人贷款还款、代销基金产品、理财产品、三方存管等签约关系且账户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期限从“连续180天(含)以上”,调整至“365天(含)以上”。调整后纳入长期不动户治理的账户范围更小。
葫芦岛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此次清理个人长期不动户的标准是“3年内未发生主动交易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含I/II/III类账户)”“余额10元(含)以下”的相关账户。
部分农商行账户余额则控制在100元以内。如武威农商行的清理范围是“2年(含)以上未主动发生资金动账业务,且无贷款关联信息及股金分红账户关联信息、账户余额在100元(含)以下的存量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不含社保卡、陇通卡)”。
此外,也有农商行仅针对未发生交易的期限有相应规定,但并未规定账户余额。如凤台农商行10月17日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对1年以上个人网银不动户进行清理。
对于各家银行的清理标准存在差异,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各家银行都有执行自主权,而且各家机构自身风险偏好也不同。现行监管政策设定了原则性要求,但未统一具体年限、余额阈值或通知方式,允许银行根据客户结构、系统能力、风控模型等制定实施细则;大型银行客户基数大、历史账户多,往往采取更审慎的分批清理策略,而部分中小银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可能设定更严格标准;此外,不同银行对反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客户触达能力也存在差异,导致执行尺度不一。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长期不动户也叫“睡眠账户”,通常是指一定时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内仍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业内人士表示,清理长期不动户,有助于加强个人及单位的银行账户管理,保障客户账户与资金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长期不动户浪费金融资源,也使消费者面临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长期不动户会导致消费者的资金在银行账户中闲置,并且可能增加账户管理费等不必要支出,影响消费者财产权益。另外,消费者往往遗忘长期不动户有关情况,很难关注到账户变动,一旦个人敏感信息泄露,易被不法分子盗用进行洗钱、电诈等非法活动。
北京某国有银行人士表示,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能够进一步为用户资金安全提供保障。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日益复杂多样。长期不动户容易成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目标,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并利用,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额转账之类的操作,给用户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加强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诈骗分子的大额转账行为,同时也是响应监管部门要求。
为有效遏制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违规活动蔓延,切实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自2022年2月以来,银行根据人民银行、公安部有关规定,持续、动态开展长期不动户管控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联合印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工作方案》要求,银行要“压降存量银行卡风险”“各银行针对一人多卡(含账户)、长期不动户开展行业风险排查清理,实现可用银行卡数量显著下降”。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亦要求,银行应“加强排查长期不动账户和同一人在同一银行持有超过规定数量的银行账户,根据具体情形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控制个人银行账户(含银行卡)总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主要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提升账户管理效率,并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从客户角度看,这一举措有助于优化客户账户管理。很多客户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拥有多个长期不动户。银行清理这些账户,有助于客户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账户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长期不动户存在资金被挪用、个人信息泄露、被用于违法交易等多重隐患。”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长期不动户已成为金融犯罪的重要载体,这是银行强化管控的首要动因。此类账户因长期无人监管,一旦信息泄露,极易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电信诈骗等活动。
董希淼还指出,大量长期不动户造成的资源浪费,是银行推动清理的现实考量。在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政策出台前,开户限制宽松,积累了大量睡眠卡。这些账户即便余额不足10元,仍需占用银行服务器存储、系统维护等资源。清理这些账户可以直接释放宝贵的金融基础设施资源。
定期关注整理个人账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很多客户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拥有多个长期不动户。银行清理这些账户,也有助于客户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账户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定期关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类银行卡,及时注销长期不用的银行卡。消费者可通过云闪付App“一键查卡”服务功能,查询名下银行卡账户。
综合来看,各家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消费者若不能确认相关银行账户是否在清理范围内,需进一步向银行进行查询。
银行在清理长期不动户的过程中,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继续使用账户或销户等。比如,兴业银行提示,如银行账户属于长期不动户认定范围但仍需使用的,客户需在该行管控之前任意办理一笔存取现、消费或转账业务,避免账户被限制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若账户已被限制使用,客户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折),至该行网点进行客户身份核实,或通过手机银行重新激活使用。
此外,多家银行还提示,银行在清理长期不动户过程中不会要求客户通过短信、电话等任何方式提供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会发送与账户销户、销户清理等相关的手机链接,也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户给指定账户进行资金操作。消费者若收到此类可疑信息,应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可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或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和单位长期不动户。各家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但普遍针对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账户。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行动绝非简单的账户管理优化,而是银行在风险防控、资源配置与合规经营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深刻折射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清理个人长期不动户,主要是为了堵截违法犯罪的“灰色通道”,同时也有助于释放金融体系的“沉淀成本”。消费者应定期关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类银行卡,及时注销长期不用的银行卡。
各家银行清理标准不一
10月16日,湖北远安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开展个人银行账户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个人开立多个银行结算账户、身份信息缺失或过期的账户。
兴业银行称,自10月15日起,该行将按照调整后认定标准每日滚动管控符合条件的账户,采取限制资金进出的保护措施。中国银行也表示,将对符合相关标准的个人结算账户采取限制出账交易的管控措施,在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后为其恢复账户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凤台农村商业银行、葫芦岛银行、湖北枝江农商银行等多家地方商业银行均纷纷发文提示,银行将进一步清理个人长期不动户。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银行对个人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各有不同。如账户未发生交易的期限方面,银行的认定标准从1年到3年不等;在卡内金额方面,银行的认定标准则从10元以内至100元以内不等。
根据兴业银行的公告,该行调整了对个人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将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从此前的账户余额“100元(含)以下”,调整至“10元(含)以下”;同时,无该行个人贷款还款、代销基金产品、理财产品、三方存管等签约关系且账户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期限从“连续180天(含)以上”,调整至“365天(含)以上”。调整后纳入长期不动户治理的账户范围更小。
葫芦岛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此次清理个人长期不动户的标准是“3年内未发生主动交易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含I/II/III类账户)”“余额10元(含)以下”的相关账户。
部分农商行账户余额则控制在100元以内。如武威农商行的清理范围是“2年(含)以上未主动发生资金动账业务,且无贷款关联信息及股金分红账户关联信息、账户余额在100元(含)以下的存量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不含社保卡、陇通卡)”。
此外,也有农商行仅针对未发生交易的期限有相应规定,但并未规定账户余额。如凤台农商行10月17日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对1年以上个人网银不动户进行清理。
对于各家银行的清理标准存在差异,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各家银行都有执行自主权,而且各家机构自身风险偏好也不同。现行监管政策设定了原则性要求,但未统一具体年限、余额阈值或通知方式,允许银行根据客户结构、系统能力、风控模型等制定实施细则;大型银行客户基数大、历史账户多,往往采取更审慎的分批清理策略,而部分中小银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可能设定更严格标准;此外,不同银行对反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客户触达能力也存在差异,导致执行尺度不一。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长期不动户也叫“睡眠账户”,通常是指一定时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内仍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业内人士表示,清理长期不动户,有助于加强个人及单位的银行账户管理,保障客户账户与资金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长期不动户浪费金融资源,也使消费者面临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长期不动户会导致消费者的资金在银行账户中闲置,并且可能增加账户管理费等不必要支出,影响消费者财产权益。另外,消费者往往遗忘长期不动户有关情况,很难关注到账户变动,一旦个人敏感信息泄露,易被不法分子盗用进行洗钱、电诈等非法活动。
北京某国有银行人士表示,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能够进一步为用户资金安全提供保障。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日益复杂多样。长期不动户容易成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目标,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并利用,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额转账之类的操作,给用户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加强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诈骗分子的大额转账行为,同时也是响应监管部门要求。
为有效遏制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违规活动蔓延,切实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自2022年2月以来,银行根据人民银行、公安部有关规定,持续、动态开展长期不动户管控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联合印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工作方案》要求,银行要“压降存量银行卡风险”“各银行针对一人多卡(含账户)、长期不动户开展行业风险排查清理,实现可用银行卡数量显著下降”。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亦要求,银行应“加强排查长期不动账户和同一人在同一银行持有超过规定数量的银行账户,根据具体情形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控制个人银行账户(含银行卡)总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主要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提升账户管理效率,并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从客户角度看,这一举措有助于优化客户账户管理。很多客户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拥有多个长期不动户。银行清理这些账户,有助于客户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账户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长期不动户存在资金被挪用、个人信息泄露、被用于违法交易等多重隐患。”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长期不动户已成为金融犯罪的重要载体,这是银行强化管控的首要动因。此类账户因长期无人监管,一旦信息泄露,极易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电信诈骗等活动。
董希淼还指出,大量长期不动户造成的资源浪费,是银行推动清理的现实考量。在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政策出台前,开户限制宽松,积累了大量睡眠卡。这些账户即便余额不足10元,仍需占用银行服务器存储、系统维护等资源。清理这些账户可以直接释放宝贵的金融基础设施资源。
定期关注整理个人账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很多客户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拥有多个长期不动户。银行清理这些账户,也有助于客户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账户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定期关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类银行卡,及时注销长期不用的银行卡。消费者可通过云闪付App“一键查卡”服务功能,查询名下银行卡账户。
综合来看,各家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消费者若不能确认相关银行账户是否在清理范围内,需进一步向银行进行查询。
银行在清理长期不动户的过程中,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继续使用账户或销户等。比如,兴业银行提示,如银行账户属于长期不动户认定范围但仍需使用的,客户需在该行管控之前任意办理一笔存取现、消费或转账业务,避免账户被限制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若账户已被限制使用,客户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折),至该行网点进行客户身份核实,或通过手机银行重新激活使用。
此外,多家银行还提示,银行在清理长期不动户过程中不会要求客户通过短信、电话等任何方式提供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会发送与账户销户、销户清理等相关的手机链接,也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户给指定账户进行资金操作。消费者若收到此类可疑信息,应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可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或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