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金融如何赋能商业性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22日 字数:3124
  本文旨在研究新时代金融如何赋能商业赛事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发现金融赋能商业赛事是体育强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金融赋能商业赛事面临着融资困难、风险评估复杂等问题。为此,需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强政策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以提升商业赛事的质量和影响力,促进体育产业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商业赛事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体育无疑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路径,是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着重指出要加速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已然成为朝阳产业、健康产业以及幸福产业,商业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关键构成部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依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持续攀升,商业赛事的数量以及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为了全力支持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从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着重提升金融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诸多举措,为金融支持商业赛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以及方向指引。在如此背景之下,剖析金融如何助力商业赛事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赋能商业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服务体育强国建设战略
  体育强国建设属于我国关键的发展战略范畴,商业赛事是呈现国家体育实力以及文化魅力的关键窗口,金融为商业赛事提供帮助,可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参与赛事,促使赛事竞技水平得到提升,打造有国际知名度的赛事品牌,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领域的话语影响力。比如,借助金融支持可构建更为先进的赛事场馆,为赛事提供更优质的硬件设施条件,吸引世界级赛事在我国落地举办,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
  (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商业赛事有着颇为强大的产业带动效果,可促使旅游、餐饮以及住宿等相关产业得以发展,金融给商业赛事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促进赛事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在“体育+旅游”这种模式之下,金融对赛事举办给予支持,会吸引众多游客,带动当地的旅游消费,帮助经济实现转型升级,达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人民群众针对体育赛事的消费需求持续呈现出增长态势,金融为商业赛事赋能可使赛事类型与内容更为丰富,促使赛事服务质量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观赛体验。举例来说,借助金融支持去举办更多受群众喜爱的赛事,或者运用金融科技来提高赛事票务购买以及现场支付等服务的便利程度,以此契合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所拥有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金融赋能商业赛事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
  商业赛事的运营成本颇高,像赛事策划、场地租赁以及运动员邀请等诸多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当下我国主营商业赛事的企业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其资产规模较小,信用评级也较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获取大额贷款。此外,资本市场对商业赛事企业的关注程度不足,企业借助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面临较大险阻,使得商业赛事发展遭遇资金瓶颈。
  (二)风险评估难度大
  商业赛事会受到市场需求变化、赛事成绩、运动员伤病以及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不确定性较高,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当金融机构对商业赛事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会缺少统一且权威的评估标准,同时也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这使得金融机构很难准确评估赛事的市场前景以及盈利能力。比如,一些新兴的体育赛事因为市场认知度较低,金融机构在判断其未来观众规模以及商业价值方面存在险阻,会谨慎放贷,这对赛事的发展造成了限制。
  (三)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不足
  商业赛事呈现出专业性突出、产业链较长等特性,故而需要与之适配的金融服务。然而,当下金融机构对于商业赛事的认知程度有限,缺少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也欠缺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多数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依旧是以传统信贷为主,难以对赛前筹备、赛中运营以及赛后评估等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达成契合,无法针对赛事提供融资租赁、保险保障以及赛事版权质押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
  三、金融赋能我国商业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多层次信贷支持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商业赛事企业的特性,创新信贷产品,如推出“赛事专项贷”,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赛事,给予差异化的贷款额度与期限,加大对中小微赛事企业首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赛事企业借助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途径融资,鼓励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用于赛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以支持赛事企业发展,提升赛事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强化保险保障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推出体育赛事险、运动员意外险等多种保险产品,针对赛事特点提供个性化保险方案,覆盖赛事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发挥信用保险作用,为赛事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风险保障,完善赛事参与者的保险保障体系。
  (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商业赛事产业链核心企业来规范并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将赛事赞助协议、门票收入权等当作基础资产,为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以此缓解赛事周边企业的资金压力,保障赛事产业链稳定运行。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借助区块链技术对赛事版权、运动员肖像权等无形资产实施确权登记,达成版权交易的自动化分账,提升赛事IP的商业价值。借助大数据分析去了解消费者的体育消费习惯,为赛事精准营销以及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依据,同时运用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技术,优化赛事现场的支付体验。探索绿色金融支持,围绕“双碳”目标加大对绿色赛事的金融支持力度,凭借绿色债券等渠道,支持赛事场馆光伏改造等绿色项目建设,对符合低碳标准的赛事提供优惠贷款,鼓励赛事运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推动商业赛事朝着绿色方向发展。
  (三)加强政策协同与保障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体育部门需梳理商业赛事产业的需求清单,金融部门要引导机构创新产品,发展改革委、文旅等部门应打破数据壁垒,合力推动“体育+”融合场景落地,建立省级或者市级的商业赛事金融协调机制,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促进金融机构与赛事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地区建立涉及体育、税务、金融等部门的赛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整合企业经营状况、赛事运营数据等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信用评估依据,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提高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设立商业赛事发展专项资金,对优质赛事项目给予补助、贴息以及奖励。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参与商业赛事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税收减免,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投身商业赛事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刘奕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结论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金融帮助商业赛事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这是顺应国家战略要求、推动经济不断前行以及契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金融赋能商业赛事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如融资渠道较为狭窄、风险评估存在险阻以及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借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强化政策协同与保障等诸多举措,可切实有效地提升金融对商业赛事的支持力度以及服务质量。随着金融与商业赛事的深度融合,我国的商业赛事有希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