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大气

□任 静

2025年10月24日 字数:2185
  大气的陕北与陕北人的大气,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这块广袤无垠的皇天后土,打上了坚实的地域烙印,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
  北京很夸张地把湖称为海,比如后海,不知是见识所致,还是“城里人”习惯睥睨一切的结果。云南那么大的湖,竟然叫做池。有诗云,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然而,相比北京,滇池谦虚而内敛,甚至有些边陲仆从的感觉了。
  陕北没见大海,却不知从哪里生出了一股帝都般的豪气,凡是大一点的湖,甚至池塘,都敢称作海子。喝水,端一个大号茶缸一气不歇地饮尽,或者渴极,干脆用水瓢直接从大水缸舀起一瓢凉井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且形象生动地称作牛饮。喝酒呢,则不像南方人斯斯文文地自称小酌一杯,而是叫海喝。
  有一位榆林的文友曾经请我吃过一顿饭,边聊边吃饭。文友喝酒极爽快,一不留神一斤酒被他喝了个底朝天。望着空空如也的酒杯,我不禁想到:一杯生别离,二杯看剑气,三杯饮尽上马去,爱恨归尘土……这番意境,恰恰应了此时此景。文友不无遗憾地说,今天因为有女士在场甚是克制,平时一般是斤半的量。此话果真不是吹的,此人吃饱喝足后,骑一辆很拉风的三轮偏斗摩托车,面不改色地满大街转悠看夜色。我虽惊叹于那海量,但是心里却直打鼓,真担心他的安全问题。
  除了海吃海喝,陕北的大气,还表现在别具一格的命名上。比如民歌,山西人矜持地称“山曲”,内蒙古人憨厚地叫做“爬山调”,其他地方通常都以民歌小调一概称之,而陕北人则不同凡响,叫“信天游”。信天而游,像白云信马由缰地游弋于天宇,像星辰旁若无人地闪烁于夜空。您不妨闭上眼睛细细咂摸信天而游的况味,一片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群山苍茫,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辽远、恢宏而又空旷的传唱之境,深藏着或深情热烈、或凄然悲壮、或清峻刚毅、或饱含苍凉沉郁的曲调。千百年来,陕北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信天游,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陕北高原文化。
  陕北人的大气常常会体现在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地名上。有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叫天尽头。这个美丽的村庄坐落于延长县一个偏僻的角落,在延河汇入黄河口的交汇地带,因为偏僻,鲜为人知。延河水从发源地靖边天赐湾,一路蜿蜒曲折奔波流淌,于这里缓缓投入了母亲河的怀抱,恍若一位行旅诗人从天赐湾一路行吟走到了天尽头。蜗居于黄土高原深处的天尽头,背依群山,面临黄河,立于半山云雾之间,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唐诗里的隐者和那座白云缭绕的名山。站在某一个庄户人家的硷畔上,上可伸手揽月,下可俯视黄河浪涛汹涌,若从小历经此番大境界、大世面,以后尘世间的种种光怪陆离、魑魅魍魉,还有什么看不惯、看不开的?
  以陕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黄河竟然是有底的。陕北绥德县城东南七十公里的黄河岸边,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就叫河底村。河底村窑洞院落错落有致地安卧于枣林绿荫中,几十户人家祖祖辈辈在枣林深处度日月,于黄河浪涛中讨生活。
  我的故乡有一座很高的山,叫天界山,陡峭如梯,高耸入云,乡民在山上种地极其辛苦,因为山高路远无法浇灌,只能靠天吃饭。我小时候每每跟着父母爬山去收秋收夏,总会发憷于天界山的高耸与陡峭,背上即使只背着一小捆谷子,或者几棵玉米棒子,也会腿抖如筛。我惊叹于乡民们的智慧,天界山,一座敢与天比高的山,该有多么伟岸与庞大。
  陕北的大气,不仅显示在一山一水一村一庄的名头中,更是渗透于陕北人粗犷豪爽的性格与血液之中。
  陕北人有一个习惯动作,叫“瞭天”,手搭凉棚仰望天空。望文生义,瞭天,即瞭望天际,目光所及之处,是长远的一番景象。关中一些地方习惯把看景象称为“卖眼”,这个词从字面看,似乎有些媚俗,仿佛女子以眼波媚人。相比来说,陕北人看景象则充满了豪爽大气,统统称作“瞭天”。即便是一个乡下普普通通的老妇人出去搂柴的当空,也要抬头撩起眼皮,望一望日头白云,环视一下山水树木。问在干啥呢?答曰:瞭天哩!
  这种豪气冲天的瞭天,估计是天下头一份狂吧。
  我曾经去过一次神木二郎山,看到山门前楹联,出语惊人,气度不凡。联曰: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单从楹联字面,就能读懂陕北人性格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洒脱不羁与大气磅礴了。试想,站在二郎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可真够大的。以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是一览天下小,这又是何等的凌云壮志!
  清光绪年间,陕西靖边县知县王沛棻作《七笔勾》叹曰:“圣人布道此地偏遗漏。”当然,这个外调干部的诗作是语带讥诮的,他囿于眼前的困境,幻想着别处的雕梁画栋、山珍海味、粉黛佳人,似乎根本没有看出陕北这块平凡的黄土高原上,处处所蕴含的不平凡之处。陕北高原,一个站在云上看世界的民族,那种大气开拓的视野,当然容不得小觑。
  大气厚重是陕北的底色,这大气,赋予陕北人豪迈大气的秉性;这大气,赋予陕北人骨子里流淌的自信豪情;这大气,赋予陕北人宽厚质朴的品质;这大气,赋予陕北人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大气的陕北与陕北人的大气,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这块广袤无垠的皇天后土,打上了坚实的地域烙印,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
  有一首新陕北民歌《大陕北》,我很喜欢其中几句歌词,尽显陕北的大气,也唱出了我此时激动的心声——
  “亿万斯年的黄土铸就了陕北的脊梁,
  黄河的血液流淌过陕北的村庄,
  窑洞里的灯光依然闪耀着光芒,
  小米的清香萦绕着文明千古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