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迎里程碑
2025年10月27日
字数:2005
本报综合报道 我国期货市场在2025年金秋迎来历史性跨越。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9日,国内期货市场资金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约2.0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4%。
资金体量四年翻倍
从2021年2月首次突破1万亿元,到2022年6月站上1.5万亿元台阶,再到2025年10月跨越2万亿元关口,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在四年多时间里实现规模翻倍,增长态势稳健强劲。与资金总量同步增长的是市场根基的不断夯实——同期期货公司客户权益合计约1.91万亿元,较2024年底同样实现24%的增幅。
据了解,期货市场的资金总量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简单理解,这是指所有交易者,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放在期货账户里的钱加起来的总和。
“资金突破2万亿元标志着市场发展迎来全新里程碑。”南华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朱斌指出,资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三大核心驱动力:实体经济避险需求的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工具的日益多元以及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境外客户数量的显著增加印证了中国期货市场全球吸引力的扩大。
浙商期货相关负责人则从经济基本面与市场结构视角解读增长逻辑: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回升与产业升级加速,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对冲经营风险的需求空前旺盛,产业资金入市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股指、贵金属等品种年内的强势表现催生了丰富的结构性机会,有效吸引了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入场布局。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强调,资金总量的迭创新高,本质上是市场品种体系不断健全、客户参与日益广泛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三大核心功能得到更广泛认同与更有效发挥。
结构优化夯实根基
资金体量的突破背后,是期货市场客户基础的持续壮大与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场有效客户数已突破270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4%;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增客户65万个,市场参与基础持续夯实。
从客户结构看,多元化与国际化特征尤为显著:机构客户同比增长3%,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境外客户增幅更为突出,达到11%,交易者已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内机构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重视程度加深,更彰显了中国期货市场在全球资管版图中地位的提升。
市场行情的活跃直接带动了开户热潮的涌现。多家期货公司人士证实,近期新开户数量出现明显增长,“贵金属和股指期货的强势行情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咨询开户,尤其是IB(股指期货)部门推荐的客户需求增长显著”。部分期货公司还发现,一些休眠账户客户也开始主动联系激活账户,市场参与热情持续升温。
行业效益同步提升
2025年以来,期货市场整体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交易规模与品种活跃度同步提升。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9月份全国期货市场成交770.21百万手,成交额达71.50万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成交6744.16百万手,累计成交额547.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9%和24.11%,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
其中,金融衍生品成为增长引擎。1月至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226.82百万手,成交额188.57万亿元,同比分别激增31.8%和53.26%。
分品种看,今年前三季度,中金所金融衍生品中成交量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中证1000股指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30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5.41%、47.66%、150.95%;成交额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是中证10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沪深 300 股指期货,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86.64%、173.35%、35.81%。
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期货行业带来了显著效益。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共有150家期货公司分布在29个辖区,8月单月实现营业收入38.61亿元、净利润12.34 亿元;1月至8月全行业净利润更是达到76.5亿元,创下近年来同期新高。
“十四五”规划成效显著
期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十四五”期间监管层对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动。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的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已成为实体企业经营的“稳定器”,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日益加重。
法规制度的“四梁八柱”不断健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的基础上,监管层进一步推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地实施,系统性完善了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与自律规则体系,为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品种体系布局持续优化。目前期货期权品种已广泛覆盖农业、制造业、金融、航运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使市场功能能够惠及千厂万企与千家万户。其风险防控体系亦经受住了实战考验,在2022年“伦敦镍”输入性风险冲击中表现稳健,确保了市场长期平稳运行。
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对外开放特定品种达24个,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的期货期权品种增至95个;纸浆、豆油、橡胶等期货品种通过结算价授权“走出去”,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资金总量突破万亿到迈过2万亿元关口,中国期货市场的每一步跨越都折射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深化。在资金与客户基础持续夯实、品种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支撑下,期货市场正以更成熟的姿态服务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将持续提升。
资金体量四年翻倍
从2021年2月首次突破1万亿元,到2022年6月站上1.5万亿元台阶,再到2025年10月跨越2万亿元关口,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在四年多时间里实现规模翻倍,增长态势稳健强劲。与资金总量同步增长的是市场根基的不断夯实——同期期货公司客户权益合计约1.91万亿元,较2024年底同样实现24%的增幅。
据了解,期货市场的资金总量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简单理解,这是指所有交易者,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放在期货账户里的钱加起来的总和。
“资金突破2万亿元标志着市场发展迎来全新里程碑。”南华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朱斌指出,资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三大核心驱动力:实体经济避险需求的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工具的日益多元以及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境外客户数量的显著增加印证了中国期货市场全球吸引力的扩大。
浙商期货相关负责人则从经济基本面与市场结构视角解读增长逻辑: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回升与产业升级加速,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对冲经营风险的需求空前旺盛,产业资金入市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股指、贵金属等品种年内的强势表现催生了丰富的结构性机会,有效吸引了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入场布局。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强调,资金总量的迭创新高,本质上是市场品种体系不断健全、客户参与日益广泛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三大核心功能得到更广泛认同与更有效发挥。
结构优化夯实根基
资金体量的突破背后,是期货市场客户基础的持续壮大与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场有效客户数已突破270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4%;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增客户65万个,市场参与基础持续夯实。
从客户结构看,多元化与国际化特征尤为显著:机构客户同比增长3%,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境外客户增幅更为突出,达到11%,交易者已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内机构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重视程度加深,更彰显了中国期货市场在全球资管版图中地位的提升。
市场行情的活跃直接带动了开户热潮的涌现。多家期货公司人士证实,近期新开户数量出现明显增长,“贵金属和股指期货的强势行情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咨询开户,尤其是IB(股指期货)部门推荐的客户需求增长显著”。部分期货公司还发现,一些休眠账户客户也开始主动联系激活账户,市场参与热情持续升温。
行业效益同步提升
2025年以来,期货市场整体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交易规模与品种活跃度同步提升。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9月份全国期货市场成交770.21百万手,成交额达71.50万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成交6744.16百万手,累计成交额547.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9%和24.11%,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
其中,金融衍生品成为增长引擎。1月至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226.82百万手,成交额188.57万亿元,同比分别激增31.8%和53.26%。
分品种看,今年前三季度,中金所金融衍生品中成交量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中证1000股指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30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5.41%、47.66%、150.95%;成交额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是中证10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沪深 300 股指期货,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86.64%、173.35%、35.81%。
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期货行业带来了显著效益。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共有150家期货公司分布在29个辖区,8月单月实现营业收入38.61亿元、净利润12.34 亿元;1月至8月全行业净利润更是达到76.5亿元,创下近年来同期新高。
“十四五”规划成效显著
期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十四五”期间监管层对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动。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的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已成为实体企业经营的“稳定器”,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日益加重。
法规制度的“四梁八柱”不断健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的基础上,监管层进一步推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地实施,系统性完善了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与自律规则体系,为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品种体系布局持续优化。目前期货期权品种已广泛覆盖农业、制造业、金融、航运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使市场功能能够惠及千厂万企与千家万户。其风险防控体系亦经受住了实战考验,在2022年“伦敦镍”输入性风险冲击中表现稳健,确保了市场长期平稳运行。
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对外开放特定品种达24个,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的期货期权品种增至95个;纸浆、豆油、橡胶等期货品种通过结算价授权“走出去”,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资金总量突破万亿到迈过2万亿元关口,中国期货市场的每一步跨越都折射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深化。在资金与客户基础持续夯实、品种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支撑下,期货市场正以更成熟的姿态服务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