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新赛道 海底捞“开吃”寿司
□张天元
				2025年10月30日
				字数:1587
				
			
		  海底捞再入热门赛道,这次是寿司。海底捞旗下寿司品牌如鮨寿司近日开业,200款餐食覆盖寿司、刺身、面食等品类,定位平价,主力产品集中在9.9元、15元价位段。
改走平价路线
近期,海底捞在杭州金沙天街悄然开出首家寿司子品牌“如鮨寿司”。
据海底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如鮨寿司已推出200余款餐食,涵盖寿司、刺身、面食、甜品等品类。核心食材以挪威三文鱼、赤虾、甜虾、金枪鱼为主,全程冷链直送,确保新鲜现制。
从价格体系看,与市场上较为热门的寿司品牌相同,如鮨寿司走的也是平价路线。上述负责人表示,门店菜品价格体系分为8元、9.9元、15元、19.9元、28元五档,主力产品集中于9.9元、15元价位段,主打“高质价比”与“平价精致感”。
以火锅起家的海底捞,截至今年6月底共经营1363家火锅餐厅。不过,去年8月,海底捞宣布实施“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
多品牌布局寻增长点
自海底捞宣布实施“红石榴计划”后,旗下的品牌更加丰富。除如鮨寿司外,近期海底捞推出铜锅涮肉品牌“捞宝街”及“苗师兄铁锅炖·新派东北菜”的消息同样引发关注。
多个第二品牌的出现,也为海底捞带来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海底捞持续推进“红石榴计划”,截至上半年已形成14个第二品牌的矩阵,“其他餐厅收入”同比激增227%。除海底捞火锅外,海底捞运营“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小嗨爱炸”等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其中“焰请烤肉铺子”在这一期间内新开46家,门店数量达到70家。财报数据显示,包括“焰请烤肉铺子”在内的“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收入端贡献明显。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海底捞入局寿司赛道是“红石榴计划”的延续,能够通过多品牌矩阵拓展业务边界,挖掘新增长点,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探索新领域。同时,寿司赛道近两年火热,国际连锁品牌持续拓店,市场潜力大,但竞争也激烈。在此背景下,海底捞既有机会分一杯羹,也面临成熟连锁品牌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需及时调整副牌策略
从火锅烤肉到炸鸡,再到如今的寿司、铁锅炖等,海底捞在非火锅的路上越走越远。尝试新的品类无疑能够为海底捞带来更多机遇,缓解其在火锅赛道激烈竞争中的压力,但海底捞仍需面临更多新赛道的挑战,也对品牌综合能力提出更多考验。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经过数十年发展,日料在我国分化出众多细分赛道,从日料各细分品类的门店数占比来看,寿司最高,达42.4%。寿司凭借其高标准化和易于复制的特点,在日料细分品类中,展现出了较高的规模化水平,目前寿司赛道已形成单点寿司、回转寿司、外带外卖寿司等多种店型。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国内寿司门店数超过2.3万家,其中人均消费35元以下的门店数占比超五成。
不过,日料赛道火热,同样暴露出诸多问题。上述报告显示,目前日料在我国依然面临同质化严重、饮食习惯存在壁垒,以及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例如,产品和环境上,虽然不同店铺之间的菜品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仍然存在着高度雷同的现象,无论是寿司、刺身还是炸物,都缺乏独特的卖点。同时,在环境、服务上,大多也缺乏记忆点,需要加强创新。如此看来,想要在寿司赛道脱颖而出并不简单。
虽有海底捞背书,但寿司与火锅品类差异显著,其布局寿司需解决多重问题。詹军豪指出,二者供应链与运营差异大:供应链上,火锅聚焦牛羊肉、蔬菜,寿司则需高品质、小批量、多频次配送的生食海鲜;运营上,火锅重锅底与食材新鲜,寿司则强调米饭、鱼生及手艺的精致平衡。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建议,海底捞在布局寿司时要平衡供应链品控与成本,通过建设独立生食供应链、全球直采结合本土合作降依赖,借数字化优化成本;产品上需保留经典款并开发适配中国消费者的品类,完善场景提升体验。此外,多矩阵发展中,海底捞需基于供应链、运营、数字化等制定差异化战略,定期评估副牌表现、调整策略、控制扩张节奏,确保核心业务与新业务平衡。
来源:北京商报
	改走平价路线
近期,海底捞在杭州金沙天街悄然开出首家寿司子品牌“如鮨寿司”。
据海底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如鮨寿司已推出200余款餐食,涵盖寿司、刺身、面食、甜品等品类。核心食材以挪威三文鱼、赤虾、甜虾、金枪鱼为主,全程冷链直送,确保新鲜现制。
从价格体系看,与市场上较为热门的寿司品牌相同,如鮨寿司走的也是平价路线。上述负责人表示,门店菜品价格体系分为8元、9.9元、15元、19.9元、28元五档,主力产品集中于9.9元、15元价位段,主打“高质价比”与“平价精致感”。
以火锅起家的海底捞,截至今年6月底共经营1363家火锅餐厅。不过,去年8月,海底捞宣布实施“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
多品牌布局寻增长点
自海底捞宣布实施“红石榴计划”后,旗下的品牌更加丰富。除如鮨寿司外,近期海底捞推出铜锅涮肉品牌“捞宝街”及“苗师兄铁锅炖·新派东北菜”的消息同样引发关注。
多个第二品牌的出现,也为海底捞带来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海底捞持续推进“红石榴计划”,截至上半年已形成14个第二品牌的矩阵,“其他餐厅收入”同比激增227%。除海底捞火锅外,海底捞运营“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小嗨爱炸”等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其中“焰请烤肉铺子”在这一期间内新开46家,门店数量达到70家。财报数据显示,包括“焰请烤肉铺子”在内的“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收入端贡献明显。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海底捞入局寿司赛道是“红石榴计划”的延续,能够通过多品牌矩阵拓展业务边界,挖掘新增长点,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探索新领域。同时,寿司赛道近两年火热,国际连锁品牌持续拓店,市场潜力大,但竞争也激烈。在此背景下,海底捞既有机会分一杯羹,也面临成熟连锁品牌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需及时调整副牌策略
从火锅烤肉到炸鸡,再到如今的寿司、铁锅炖等,海底捞在非火锅的路上越走越远。尝试新的品类无疑能够为海底捞带来更多机遇,缓解其在火锅赛道激烈竞争中的压力,但海底捞仍需面临更多新赛道的挑战,也对品牌综合能力提出更多考验。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经过数十年发展,日料在我国分化出众多细分赛道,从日料各细分品类的门店数占比来看,寿司最高,达42.4%。寿司凭借其高标准化和易于复制的特点,在日料细分品类中,展现出了较高的规模化水平,目前寿司赛道已形成单点寿司、回转寿司、外带外卖寿司等多种店型。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国内寿司门店数超过2.3万家,其中人均消费35元以下的门店数占比超五成。
不过,日料赛道火热,同样暴露出诸多问题。上述报告显示,目前日料在我国依然面临同质化严重、饮食习惯存在壁垒,以及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例如,产品和环境上,虽然不同店铺之间的菜品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仍然存在着高度雷同的现象,无论是寿司、刺身还是炸物,都缺乏独特的卖点。同时,在环境、服务上,大多也缺乏记忆点,需要加强创新。如此看来,想要在寿司赛道脱颖而出并不简单。
虽有海底捞背书,但寿司与火锅品类差异显著,其布局寿司需解决多重问题。詹军豪指出,二者供应链与运营差异大:供应链上,火锅聚焦牛羊肉、蔬菜,寿司则需高品质、小批量、多频次配送的生食海鲜;运营上,火锅重锅底与食材新鲜,寿司则强调米饭、鱼生及手艺的精致平衡。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建议,海底捞在布局寿司时要平衡供应链品控与成本,通过建设独立生食供应链、全球直采结合本土合作降依赖,借数字化优化成本;产品上需保留经典款并开发适配中国消费者的品类,完善场景提升体验。此外,多矩阵发展中,海底捞需基于供应链、运营、数字化等制定差异化战略,定期评估副牌表现、调整策略、控制扩张节奏,确保核心业务与新业务平衡。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