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经济黄金赛道: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三模式

2025年11月05日 字数:1831
  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根基,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必由之路,在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后,“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已历史性转向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一宏大的发展进程中如何高效地吸纳并激活社会资本,使其成为滋养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已成为决定这一战略能否落地见效的关键所在。从福建泉州虹山乡不起眼的地瓜实现“价值飙升”到陕西袁家村借助股份合作模式让“空心村”完成惊艳蜕变,我们真切地看到社会资本与乡村各类资源的深度耦合正将曾经的“土宝贝”打造成“金宝贝”,从而开拓出一条潜力无限的“黄金赛道”。
  一、时代呼唤: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
  当前,社会资本进军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窗口期与市场机遇期。
  (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国家将乡村振兴放在了空前重要的战略位置,从顶层规划到地方实操,一系列扶持政策、税收减免、金融帮扶举措密集落地为社会资本的投入构建了优质的制度环境,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逐步健全也为资本、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向乡村流动清除了阻碍。
  (二)市场需求快速升级
  伴随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居民对于绿色高品质农产品、乡村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服务的需求愈发强烈,而乡村所蕴藏的生态价值、文化内涵、休闲功能正被重新发掘和评估,这为社会资本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可观的投资回报前景。
  二、多元路径开拓: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
  (一)产业引领型模式:贯通产业链条,挖掘价值增量
  产业引领型模式以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为核心支撑,其依托资本在全产业链的精准投放推动传统农业实现从“按斤计价”到“按个销售”、从“产品供应”到“体验服务”的价值跃升。在前端生产环节,社会资本可斥资搭建产学研协作基地,并引入科技特派员与专家团队,集中力量推进品种改良与技术升级。例如,福建虹山乡携手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运用提纯复壮技术大幅改善地瓜品质使其收购价从每斤2.5元上涨至3.5元以上,从而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后端营销环节,社会资本可助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运用直播带货、文创IP打造等现代营销手段,借助农事节庆活动持续聚集人气。例如,陕西袁家村打造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年接待游客超9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亿元。以上都是产业融合的生动案例,标志着乡村产业正从单一农业形态加速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
  (二)股份协作型模式:搭建利益共同体,激活内生活力
  股份协作型模式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构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共同体,该模式以清晰的产权界定为基础,有效地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实践操作中,村集体可将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作价入股,而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闲置农房等要素参与入股,从而将这些资源与社会资本投入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共同组建股份合作企业,实现优势资源的优化整合。
  例如,袁家村创新推出的“基础股+交叉股+调节股”架构,其不仅保障了各方的基本权益,而且还通过交叉持股促进了经营主体间的利益协同。虹山乡通过“三变改革”形成的“三薪农民”模式极具示范意义,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务工赚取薪金,年末参与股金分红的形式让5亩地年收入可达约6万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功能创新型模式:唤醒闲置资产,催生新兴业态
  功能创新型模式聚焦乡村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其以租赁、合作等多种方式对“沉睡资源”进行功能性改造与价值提升,在此社会资本可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创意工坊等特色空间。
  在文创产业培育方面,可通过挖掘乡村独特的风貌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吸引文创团队、设计师等专业人才入驻,开发非遗手工艺品、乡村文创产品等特色商品。如袁家村复原皮影戏、秦腔等非遗项目让游客获得“一朝梦回长安”的沉浸式体验,从而成功实现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走出乡村,通过数字文旅打破地理空间限制,从而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的数字动能。
  结语
  从虹山乡的“地瓜经济”到袁家村的文旅爆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蝶变,更是社会资本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后迸发的巨大能量,而这条从“土特产”到“黄金赛道”的升级之路要求社会资本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创新的模式、更深厚的情怀,投身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当越来越多的资本力量能够精准把握机遇,选择适宜模式与乡村结成共同体,我们必将能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共同绘就产业兴、人才旺、文化浓、生态好、组织强的壮丽画卷,从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
  作者:陈翰森(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