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房销售占比飙升
买房进入“即买即住”时代
2025年11月11日
字数:2186
现房销售的全面推进,正从根本上重塑房地产市场的各方关系,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竞争。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模式下,产品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湖南岳阳平江县出台《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和“好房子”规划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新出让土地上的商品房项目需竣工验收后才可销售,成为湖南首个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县城。
这一地方新政的落地,正是全国房地产行业转型的生动注脚——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住建部已将推进现房销售制度列为重点任务,全国超30个省(市)开展试点,现房销售占比从2019年的10%跃升至近期的36%,推行30余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正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正加速迈入“现房时代”。
平江新政释放明确信号
平江县的现房销售新政,不仅是湖南县域层面的首次尝试,更展现了地方推动楼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据平江县住建局局长陈鑫介绍,政策出台前已广泛征求房企、市民代表意见,同步推行“拿地即开工”“联合验收靠前服务”改革,将审批时限压缩40%,为现房销售落地扫清障碍。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平江县新建商品房网签销售1845套、24.6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83%,江屿城、御城新天地等项目纷纷提前交房,目前该县现房销售占比已提升至62%。
考虑到房企面临的资金占用压力,新政还推出分期办理规划许可、配套同步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土地价格优惠等七大奖励措施,减轻企业转型负担。
据了解,此次平江新政并非孤立案例。今年以来,河南信阳、湖北荆门、湖南邵阳等地已先后落地相关政策,按“新老有别”原则推动现房销售。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现房销售的加速推进,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有力引导。近期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多处明确房地产相关论述,核心包括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完善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署名文章中,将推进现房销售制度列为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这一表述被业内解读为:现房销售推进并非“一刀切”,而是构建“现房为主、预售为辅”的二元体系。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十五五”时期现房销售将逐步推进,库存量大的城市或区域有望率先落地。对于库存量较小的地区,需精准把控推进节奏,避免新增供应减少影响供需平衡,同时加快完善现房销售模式下的融资制度,助力行业平稳转型。
现房占比持续攀升
政策的稳步推进,背后是日益成熟的市场基础。
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从10%左右稳步上升,2025年3月达到33%;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透露,全国现房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12.7%跃升至2024年的30.84%,近期更是攀升至36%。
“与十年前相比,当前推行现房销售的市场基础已趋成熟。”克而瑞指出,自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过30个省(市)开展现房销售试点或出台配套政策,市场接受度持续提高,未来可售新房的现房规模有望超越期房。
实景现房的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判断。海南实施现房销售政策后,新房投诉量下降67%,头部房企市场份额占比超75%;上海松江区的华发建发泗水和鸣项目,以现房模式销售时认筹量远大于房源数,需高积分才能入围;今年4月湖北荆门市的城控·易居苑项目,凭借“交房即办证”的现房优势,开盘首日106套房源全部售罄,成为当地首个“日光盘”。
行业进入品质竞争时代
现房销售的全面推进,正从根本上重塑房地产市场的各方关系,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竞争。
对购房者而言,“所见即所得”的模式彻底改变了“图纸买房”的现状,有效规避了烂尾、货不对板等风险。过去购房者需同时承担资金占用、市场波动与工程质量三重风险,而现房销售将风险转移至开发商端,让住房消费从“赌预期”转为“验实物”,切实保障购房权益。
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模式下,产品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张大伟表示,房企必须以实物品质赢得市场认可,高产品力、强品牌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机遇。但短期来看,资金占用周期延长也加剧了企业压力,高融资成本的中小房企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行业整合速度有望加快。
对行业而言,现房销售在库存量大的地区能有效控制供应规模,改善供需结构,加快库存去化,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现房销售对工程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将倒逼企业提升建造水平,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海南的实践已证明,现房销售能显著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市场生态。
转型难题需破解
尽管市场前景向好,但现房销售全面落地仍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房企资金压力是核心痛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现房销售模式下,房企资金回笼周期拉长,需要更多金融支持与政策配套来平稳转型。
张大伟建议,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开发贷额度、延长期限等措施缓解房企转型阵痛。克而瑞则提出,应开发“现房开发贷”及销售回款定金等创新金融工具,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需针对现房销售特点设计专门融资产品;同时调整土地出让方式和付款条件,如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或允许分期支付,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从已有试点经验看,税收优惠、缓缴配套设施费、贷款优惠等政策已被证明有效。平江推出的七大奖励措施、部分省市的金融支持政策,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业内普遍认为,只有形成“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企业转型”的合力,才能推动现房销售制度平稳落地,实现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湖南岳阳平江县出台《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和“好房子”规划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新出让土地上的商品房项目需竣工验收后才可销售,成为湖南首个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县城。
这一地方新政的落地,正是全国房地产行业转型的生动注脚——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住建部已将推进现房销售制度列为重点任务,全国超30个省(市)开展试点,现房销售占比从2019年的10%跃升至近期的36%,推行30余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正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正加速迈入“现房时代”。
平江新政释放明确信号
平江县的现房销售新政,不仅是湖南县域层面的首次尝试,更展现了地方推动楼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据平江县住建局局长陈鑫介绍,政策出台前已广泛征求房企、市民代表意见,同步推行“拿地即开工”“联合验收靠前服务”改革,将审批时限压缩40%,为现房销售落地扫清障碍。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平江县新建商品房网签销售1845套、24.6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83%,江屿城、御城新天地等项目纷纷提前交房,目前该县现房销售占比已提升至62%。
考虑到房企面临的资金占用压力,新政还推出分期办理规划许可、配套同步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土地价格优惠等七大奖励措施,减轻企业转型负担。
据了解,此次平江新政并非孤立案例。今年以来,河南信阳、湖北荆门、湖南邵阳等地已先后落地相关政策,按“新老有别”原则推动现房销售。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现房销售的加速推进,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有力引导。近期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多处明确房地产相关论述,核心包括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完善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署名文章中,将推进现房销售制度列为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这一表述被业内解读为:现房销售推进并非“一刀切”,而是构建“现房为主、预售为辅”的二元体系。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十五五”时期现房销售将逐步推进,库存量大的城市或区域有望率先落地。对于库存量较小的地区,需精准把控推进节奏,避免新增供应减少影响供需平衡,同时加快完善现房销售模式下的融资制度,助力行业平稳转型。
现房占比持续攀升
政策的稳步推进,背后是日益成熟的市场基础。
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从10%左右稳步上升,2025年3月达到33%;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透露,全国现房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12.7%跃升至2024年的30.84%,近期更是攀升至36%。
“与十年前相比,当前推行现房销售的市场基础已趋成熟。”克而瑞指出,自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过30个省(市)开展现房销售试点或出台配套政策,市场接受度持续提高,未来可售新房的现房规模有望超越期房。
实景现房的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判断。海南实施现房销售政策后,新房投诉量下降67%,头部房企市场份额占比超75%;上海松江区的华发建发泗水和鸣项目,以现房模式销售时认筹量远大于房源数,需高积分才能入围;今年4月湖北荆门市的城控·易居苑项目,凭借“交房即办证”的现房优势,开盘首日106套房源全部售罄,成为当地首个“日光盘”。
行业进入品质竞争时代
现房销售的全面推进,正从根本上重塑房地产市场的各方关系,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竞争。
对购房者而言,“所见即所得”的模式彻底改变了“图纸买房”的现状,有效规避了烂尾、货不对板等风险。过去购房者需同时承担资金占用、市场波动与工程质量三重风险,而现房销售将风险转移至开发商端,让住房消费从“赌预期”转为“验实物”,切实保障购房权益。
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模式下,产品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张大伟表示,房企必须以实物品质赢得市场认可,高产品力、强品牌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机遇。但短期来看,资金占用周期延长也加剧了企业压力,高融资成本的中小房企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行业整合速度有望加快。
对行业而言,现房销售在库存量大的地区能有效控制供应规模,改善供需结构,加快库存去化,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现房销售对工程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将倒逼企业提升建造水平,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海南的实践已证明,现房销售能显著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市场生态。
转型难题需破解
尽管市场前景向好,但现房销售全面落地仍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房企资金压力是核心痛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现房销售模式下,房企资金回笼周期拉长,需要更多金融支持与政策配套来平稳转型。
张大伟建议,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开发贷额度、延长期限等措施缓解房企转型阵痛。克而瑞则提出,应开发“现房开发贷”及销售回款定金等创新金融工具,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需针对现房销售特点设计专门融资产品;同时调整土地出让方式和付款条件,如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或允许分期支付,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从已有试点经验看,税收优惠、缓缴配套设施费、贷款优惠等政策已被证明有效。平江推出的七大奖励措施、部分省市的金融支持政策,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业内普遍认为,只有形成“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企业转型”的合力,才能推动现房销售制度平稳落地,实现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