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果园里的普惠味道

——工行河南分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11月14日 字数:2485


  □通讯员 杨乐 张胜翔
  河南分行工作人员走访农业科技公司。
  河南分行助力提升大棚种植数字化水平。
  在豫北广袤的黄河故道上,一片片整齐排列的智能大棚如银色波浪般延展,阳光洒落在温控玻璃上,折射出璀璨光芒,这里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如今,在科技浪潮与金融“活水”的共同推动下,这片古老的土地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种植迈向智慧果园,农民身份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这一切的背后,是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抓手,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乡村田野,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赤子匠心绽芳华
  “我16岁就到果园工作,后来又在村里的安排下去了内黄农校林果班,系统学习了果树种植技术,跟果树打了一辈子交道,就喜欢研究果树。”谈起与果树结缘的起点,内黄县果蔬协会会长晁振华言语中满是深情。他被乡亲们亲切称为“果树专家”,用辛勤与专注诠释了什么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情怀。
  上世纪90年代,当大多数果农还在沿用传统露天栽培模式时,晁振华敏锐察觉到设施农业的潜力,率先尝试建设温室大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充满挑战。由于缺乏温控技术和环境调控经验,他种植的果树虽能按时开花,却因花期温度不适导致花粉活性不足,最终坐果率极低,投入大量心血换来的却是连年歉收。
  面对困境,晁振华没有退缩。他踏上了四处“取经”的求学之路。一次,为了向山东果树研究所的专家请教智能温控系统,他辗转乘车后又步行13公里山路,途中突遇大雪,只得带着水和干粮,在风雪中艰难前行。“那天我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滑,到基地时天都黑透了。”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语气平静,“但只要能学到技术,这点苦不算啥。”
  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让晁振华逐步攻克了温湿度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凭借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不断吸收的前沿知识,他成功培育出“内选1号杏”“兴农红桃”等多个适应本地气候、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不仅填补了区域特色果品空白,更在省市级农业科技评比中屡获殊荣。
  聚力领航兴产业
  成为远近闻名的果树专家后,不少乡亲前来求教。晁振华深知,只有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于是,他主动承担起技术推广的重任,组织培训班、开设“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果农修枝剪形、科学施肥。
  为促进技术与产业融合,晁振华还推动成立产业协会,带领果农盖大棚、育良种、建基地、搭平台,走出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协会以“技术共享、资源共用、市场共拓”为理念,整合全县零散果农,推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形成集育苗、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数字化技术应用加速普及,晁振华再次察觉到产业发展机遇,走在前列,开始推动作物种植数字化转型,在果园引进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灌溉系统、远程监控平台等现代技术,实现了对果园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自动调节。
  “你瞅瞅这大棚里的温度计,手机上轻轻一点,温度、湿度立马就调到位了!”站在河南省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大棚里,晁振华指着墙上的智能显示屏,难掩喜悦之情,“咱这桃儿能比普通品种早上市40天,甜度也更高。”
  精准滴灌惠田间
  从传统果园迈向智慧果园,并非一蹴而就。高昂的智能化设备投入、漫长的建设周期与不确定的回报预期,成为许多果农面前的“拦路虎”。望着现在园区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晁振华忍不住回顾过往:“前些年想对作物种植进行数字化转型,手头资金周转不开,是工商银行的贷款解了急。”
  他所提到的“贷款”,正是近年来工行内黄支行充分调研当地农业生产规律,基于数字普惠产品经营快贷,设计推出的创新产品——“大棚贷”。该款产品专为设施农业量身定制,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和资金需求特点,实现额度跟着大棚建设成本算,期限照着作物生长周期定,还款压力分摊到产销各个环节,申请与提款均可通过手机线上办理。
  “以前融资要跑银行、找担保等审批,现在好了,打开手机App,填写信息,钱很快就到账了。”另一位获得“大棚贷”支持的当地果农高兴地说。
  为了让金融“活水”真正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内黄支行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组织客户经理深入果园、走进村庄,逐户摸排融资需求,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为每一户种植主体“精准画像”。
  “我们主动走出去,了解客户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内黄支行负责人介绍道。此外,该行还定期联合乡镇政府举办政策宣讲会,向农民普及普惠贷款政策及产品,同时,注重服务延伸,贷后定期回访。客户经理不仅关注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还帮助客户分析市场行情,提供更多综合金融服务。
  截至2025年上半年,内
  黄支行“大棚贷”产品已累计
  投放超1000万元,像春雨般
  滋润着田间地头,有效激发了
  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内黄县果蔬产业
  园区呈现出一幅现代农业的
  壮美画卷——智能大棚内,
  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
  自动调控温湿度;水肥一体
  化系统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精
  准配比,实现节水节肥;园区
  外,各种特色果品销往全国,
  广受市场好评。
  内黄县智慧果园的故
  事,是广大农村农民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更是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该行始终坚守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把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分行党委研究制定《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明确“四向八线”服务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地方特色富民产业、重点惠民项目、农担农险等,延伸营销服务触角,打造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2.0版本。坚持客户产品定位,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融资场景。除“大棚贷”外,还针对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不同领域,推出“粮食贷”“养殖贷”“农机贷”等300多个区域特色贷款产品,并加大资金投放,2025年前8个月涉农贷款净增、普惠贷款净增均位居同业前列,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力的金融支持。
  金融“活水”滴灌,智慧果园飘香。畅想未来,晁振华感慨道:“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科技;以前融资四处跑,现在贷款手机办。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真是给咱农民插上了翅膀,让咱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跑得更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