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编创优质文旅微短剧 为旅游目的地高效引流
2025年11月19日
字数:4802
文旅微短剧是当下文旅宣传的重要途径,具有独特的编剧特征,能够对旅游目的地起到引流作用。文章结合实例,对文旅微短剧的编剧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其在场景设置、剧情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并探究其对旅游目的地的引流效应,包括提升目的地知名度、激发游客兴趣、促进旅游消费等,以期为文旅微短剧的创作和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广提供参考。
在文旅融合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旅微短剧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文旅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时长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却能通过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展现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等元素。其不仅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还在文旅宣传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文旅微短剧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较上一年增267.65%,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在这一市场中,文旅微短剧作为重要分支,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影视公司以及文旅部门参与到文旅微短剧的创作中,大量作品不断涌现。例如,国家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累计发布多批推荐剧目,带动了各地文旅微短剧的创作热潮。
(二)受众群体广泛
文旅微短剧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广泛受众。从年龄层次来看,涵盖了年轻人、中年人等不同群体。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文旅微短剧的快节奏、新颖剧情以及潮流元素契合他们的喜好;中年人则对剧中展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感兴趣。从地域范围来看,其不仅在国内拥有大量观众,部分优秀作品在海外也获得一定关注。例如,一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特色旅游地的微短剧,通过国际视频平台传播,吸引了众多国外观众,提升了中国文旅的国际影响力。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为促进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尤其是推动文旅微短剧在文旅融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了文旅微短剧创作的八大方向,包括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与重大考古工程等,并计划在2024年创作100部优秀主题微短剧。各地也纷纷响应,如,浙江省举办“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优秀作品评选大赛,对优秀作品及创作团队给予奖励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推动文旅微短剧持续发展。
二、文旅微短剧的编剧特征
(一)地域特色鲜明的场景设置
自然景观的巧妙呈现。文旅微短剧善于选取旅游目的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作为场景。在展现张家界时,会将奇峰异石、峡谷深壑等标志性景观融入剧情,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如,航拍展示张家界峰林的壮观全景、特写捕捉岩石的奇特纹理,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其独特魅力。以微短剧《奇境张家界》为例,剧中主角在张家界的金鞭溪畔漫步,清澈的溪水、茂密的森林环绕,观众能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从而对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心生向往。这种对自然景观的巧妙呈现,不仅为剧情提供了优美的背景,还能激发观众前往实地游览的欲望。
人文景观的深度挖掘。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是文旅微短剧场景设置的重点。例如,在讲述西安的文旅微短剧中,古城墙、兵马俑、大雁塔等人文古迹也频繁出现。通过对这些人文景观的展示,不仅能展现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能让观众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西安传奇》这部微短剧中,主角围绕兵马俑展开冒险,剧情中穿插讲解兵马俑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知识,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对西安的人文景观有更深入了解,增强了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感。
(二)紧凑且富有吸引力的剧情设计
快节奏推进故事。文旅微短剧受时长限制,剧情节奏快。通常在开头就迅速抛出矛盾冲突,吸引观众注意力。例如,在《江南奇遇》中,开篇主角就因意外丢失重要物品,需要短时间内从江南古镇中找到。这一冲突立刻抓住观众眼球,使其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发展。剧中情节环环相扣,没有拖沓的铺垫,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推动故事发展,满足观众在碎片化时间内追求刺激与新奇的心理需求。
融入文化元素与情感共鸣点。为使剧情更具内涵与吸引力,文旅微短剧会巧妙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并设置情感共鸣点。在以成都为背景的微短剧《成都故事》中,将川菜文化、川剧文化融入剧情。主角是一位热爱美食的年轻人,来到成都后,在学习制作川菜、观看川剧表演的过程中,结识一群朋友,共同经历欢笑与挫折。剧中不仅展示成都丰富的文化,还通过主角与朋友间的友情、对梦想的追求等情感线,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让观众在感受成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从剧情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三)立体且贴合地域的人物塑造
角色性格与地域文化融合。文旅微短剧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在展现东北风情的微短剧中,角色多具有豪爽、热情的性格特点。例如,《东北一家人》中的主角一家,说话直来直去,待人真诚,遇到朋友有困难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种性格特点正是东北地域文化中热情好客、豪爽大气的体现。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东北地域文化氛围,加深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
人物成长与旅游目的地关联。人物的成长历程与旅游目的地紧密相连也是文旅微短剧的人物塑造特点。在《丽江的蜕变》中,主角原本是一位在大城市中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到丽江后,在当地宁静的生活环境、淳朴的民风影响下,逐渐放下内心的负担,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主角在丽江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人和事共同推动其成长,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丽江独特的魅力,让观众看到丽江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地,还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治愈与改变。
三、文旅微短剧对旅游目的地的引流效应
(一)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多平台传播扩大影响力。文旅微短剧借助短视频平台、在线视频网站等多种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以抖音、腾讯视频等平台为例,这些平台拥有庞大用户群体,一部优质文旅微短剧在平台上发布后,能迅速获得大量曝光。例如,微短剧《魅力厦门》在抖音发布后,短时间内播放量突破千万,点赞、评论、转发量也非常可观。通过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微短剧能精准触达对旅游感兴趣的用户群体,将厦门的美景、美食、文化等信息广泛传播,使更多人了解到厦门这一旅游目的地,从而提升其知名度。
口碑传播引发关注。当文旅微短剧内容精彩、富有吸引力时,观众会自发进行口碑传播。观众在观看后,会将自己喜欢的微短剧分享给身边朋友、家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看感受、推荐理由等。例如,《桂林山水情》这部微短剧,凭借其对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展现和动人剧情,在观众中获得良好口碑。观众的分享和推荐使得更多人关注到桂林,引发他们对桂林旅游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桂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二)激发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兴趣
视觉冲击引发向往。文旅微短剧通过高清镜头、精美的画面制作,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剧中展现的旅游目的地美景、特色建筑、独特风俗等,能极大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与向往之情。在微短剧《西藏之旅》中,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庄严肃穆、广袤草原上的牦牛群悠然自得、传统藏式建筑色彩斑斓,这些画面让观众对西藏充满向往,渴望亲身前往感受其独特魅力。许多观众表示,看了该微短剧后,将西藏列入自己的旅游清单,想要去实地体验剧中的美景与文化。
故事性增强情感联结。微短剧的故事性使观众与旅游目的地建立情感联结。观众在观看剧情时,会随着主角的经历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情感认同。在《凤凰古城之恋》中,主角在凤凰古城经历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古城的美景、古朴的民风成为这段爱情的美好背景。观众在感受主角爱情的同时,也对凤凰古城产生特殊情感,想要去主角走过的地方,体验古城的浪漫氛围,从而激发前往凤凰古城旅游的兴趣。
(三)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消费
带动周边产品消费。文旅微短剧热播后,会带动旅游目的地周边产品消费。一些展现地方特色美食的微短剧播出后,会引发观众对相关美食的购买欲望。例如,微短剧《舌尖上的重庆》播出后,重庆火锅底料、特色小面调料等周边产品销量大增。观众通过网购或到当地旅游时购买这些产品,不仅满足自身对美食的需求,也为当地旅游经济带来收益。此外,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文创产品,如,印有当地标志性景观的钥匙扣、明信片等,也会因微短剧的传播而受到消费者青睐。
推动旅游项目体验消费。微短剧展示的旅游项目会吸引观众前往体验。一些微短剧展示了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游玩项目,在以云南大理为背景的微短剧《风花雪月大理行》中,生动呈现了环洱海骑行、喜洲古镇扎染体验、苍山索道观光等特色项目的惬意与文化韵味。观众看后,会为了体验这些项目而前往大理旅游。这不仅增加了当地旅游项目的客流量,也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消费,如,自行车租赁、扎染材料包购买、索道门票、古镇特色餐饮与民宿住宿等,促进了旅游目的地消费市场的繁荣。
四、文旅微短剧创作与旅游目的地引流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文旅部门与影视制作团队合作
文旅部门熟悉当地旅游资源,影视制作团队具备专业创作能力,双方应加强合作。文旅部门为制作团队提供详细的旅游资源信息、文化背景资料等,协助其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制作团队则根据文旅部门提供的素材,结合专业创作技巧,打造高质量文旅微短剧。例如,某地方文旅部门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共同创作以当地古镇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文旅部门安排制作团队实地考察古镇,邀请当地文化专家讲解古镇历史文化,制作团队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剧本、拍摄制作,最终推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微短剧,有效提升了古镇知名度与游客流量。
(二)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特色
创作文旅微短剧时,要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之处。除常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外,还可关注当地小众文化、传统技艺、特色民俗活动等。在创作以某少数民族聚居地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时,深入挖掘该民族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如,刺绣、木雕等,并将其融入剧情。通过展示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与背后的文化传承故事,使微短剧更具特色,吸引观众关注,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文化之旅。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精准营销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定位,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例如,通过分析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兴趣偏好、地域分布等数据,了解不同用户群体对文旅微短剧的喜好。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用户,推送以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文旅微短剧;对于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用户,推送富含历史文化元素的微短剧。同时,利用平台的广告投放功能,在目标受众浏览页面精准投放与文旅微短剧相关的广告,提高微短剧曝光率,吸引更多潜在观众,进而为旅游目的地引流。
(四)开发微短剧衍生旅游产品
基于热播文旅微短剧,开发衍生旅游产品。设计以微短剧剧情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游客可沿着剧中主角的足迹游览景点,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推出与微短剧相关的主题民宿,房间装饰融入微短剧元素,为游客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例如,某部以古镇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热播后,当地旅游公司开发了“古镇探秘——跟着微短剧游古镇”主题旅游线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古镇美景,还能参与剧中同款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观看等。同时,古镇内的部分民宿也进行改造,以微短剧场景为灵感进行装修,吸引大量游客入住,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
文旅微短剧作为文旅融合与新媒体发展下的新兴产物,具有鲜明编剧特征,在场景设置、剧情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展现独特魅力。这些特征使其对旅游目的地具有显著引流效应,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激发游客前往兴趣以及促进旅游消费。为更好发挥文旅微短剧作用,需加强文旅部门与影视制作团队合作,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特色,利用新媒体平台精准营销,并开发微短剧衍生旅游产品。通过各方努力,文旅微短剧有望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文旅微短剧创作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双赢局面,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李志广(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
在文旅融合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旅微短剧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文旅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时长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却能通过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展现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等元素。其不仅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还在文旅宣传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文旅微短剧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较上一年增267.65%,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在这一市场中,文旅微短剧作为重要分支,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影视公司以及文旅部门参与到文旅微短剧的创作中,大量作品不断涌现。例如,国家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累计发布多批推荐剧目,带动了各地文旅微短剧的创作热潮。
(二)受众群体广泛
文旅微短剧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广泛受众。从年龄层次来看,涵盖了年轻人、中年人等不同群体。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文旅微短剧的快节奏、新颖剧情以及潮流元素契合他们的喜好;中年人则对剧中展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感兴趣。从地域范围来看,其不仅在国内拥有大量观众,部分优秀作品在海外也获得一定关注。例如,一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特色旅游地的微短剧,通过国际视频平台传播,吸引了众多国外观众,提升了中国文旅的国际影响力。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为促进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尤其是推动文旅微短剧在文旅融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了文旅微短剧创作的八大方向,包括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与重大考古工程等,并计划在2024年创作100部优秀主题微短剧。各地也纷纷响应,如,浙江省举办“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优秀作品评选大赛,对优秀作品及创作团队给予奖励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推动文旅微短剧持续发展。
二、文旅微短剧的编剧特征
(一)地域特色鲜明的场景设置
自然景观的巧妙呈现。文旅微短剧善于选取旅游目的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作为场景。在展现张家界时,会将奇峰异石、峡谷深壑等标志性景观融入剧情,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如,航拍展示张家界峰林的壮观全景、特写捕捉岩石的奇特纹理,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其独特魅力。以微短剧《奇境张家界》为例,剧中主角在张家界的金鞭溪畔漫步,清澈的溪水、茂密的森林环绕,观众能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从而对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心生向往。这种对自然景观的巧妙呈现,不仅为剧情提供了优美的背景,还能激发观众前往实地游览的欲望。
人文景观的深度挖掘。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是文旅微短剧场景设置的重点。例如,在讲述西安的文旅微短剧中,古城墙、兵马俑、大雁塔等人文古迹也频繁出现。通过对这些人文景观的展示,不仅能展现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能让观众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西安传奇》这部微短剧中,主角围绕兵马俑展开冒险,剧情中穿插讲解兵马俑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知识,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对西安的人文景观有更深入了解,增强了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感。
(二)紧凑且富有吸引力的剧情设计
快节奏推进故事。文旅微短剧受时长限制,剧情节奏快。通常在开头就迅速抛出矛盾冲突,吸引观众注意力。例如,在《江南奇遇》中,开篇主角就因意外丢失重要物品,需要短时间内从江南古镇中找到。这一冲突立刻抓住观众眼球,使其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发展。剧中情节环环相扣,没有拖沓的铺垫,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推动故事发展,满足观众在碎片化时间内追求刺激与新奇的心理需求。
融入文化元素与情感共鸣点。为使剧情更具内涵与吸引力,文旅微短剧会巧妙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并设置情感共鸣点。在以成都为背景的微短剧《成都故事》中,将川菜文化、川剧文化融入剧情。主角是一位热爱美食的年轻人,来到成都后,在学习制作川菜、观看川剧表演的过程中,结识一群朋友,共同经历欢笑与挫折。剧中不仅展示成都丰富的文化,还通过主角与朋友间的友情、对梦想的追求等情感线,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让观众在感受成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从剧情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三)立体且贴合地域的人物塑造
角色性格与地域文化融合。文旅微短剧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在展现东北风情的微短剧中,角色多具有豪爽、热情的性格特点。例如,《东北一家人》中的主角一家,说话直来直去,待人真诚,遇到朋友有困难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种性格特点正是东北地域文化中热情好客、豪爽大气的体现。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东北地域文化氛围,加深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
人物成长与旅游目的地关联。人物的成长历程与旅游目的地紧密相连也是文旅微短剧的人物塑造特点。在《丽江的蜕变》中,主角原本是一位在大城市中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到丽江后,在当地宁静的生活环境、淳朴的民风影响下,逐渐放下内心的负担,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主角在丽江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人和事共同推动其成长,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丽江独特的魅力,让观众看到丽江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地,还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治愈与改变。
三、文旅微短剧对旅游目的地的引流效应
(一)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多平台传播扩大影响力。文旅微短剧借助短视频平台、在线视频网站等多种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以抖音、腾讯视频等平台为例,这些平台拥有庞大用户群体,一部优质文旅微短剧在平台上发布后,能迅速获得大量曝光。例如,微短剧《魅力厦门》在抖音发布后,短时间内播放量突破千万,点赞、评论、转发量也非常可观。通过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微短剧能精准触达对旅游感兴趣的用户群体,将厦门的美景、美食、文化等信息广泛传播,使更多人了解到厦门这一旅游目的地,从而提升其知名度。
口碑传播引发关注。当文旅微短剧内容精彩、富有吸引力时,观众会自发进行口碑传播。观众在观看后,会将自己喜欢的微短剧分享给身边朋友、家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看感受、推荐理由等。例如,《桂林山水情》这部微短剧,凭借其对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展现和动人剧情,在观众中获得良好口碑。观众的分享和推荐使得更多人关注到桂林,引发他们对桂林旅游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桂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二)激发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兴趣
视觉冲击引发向往。文旅微短剧通过高清镜头、精美的画面制作,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剧中展现的旅游目的地美景、特色建筑、独特风俗等,能极大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与向往之情。在微短剧《西藏之旅》中,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庄严肃穆、广袤草原上的牦牛群悠然自得、传统藏式建筑色彩斑斓,这些画面让观众对西藏充满向往,渴望亲身前往感受其独特魅力。许多观众表示,看了该微短剧后,将西藏列入自己的旅游清单,想要去实地体验剧中的美景与文化。
故事性增强情感联结。微短剧的故事性使观众与旅游目的地建立情感联结。观众在观看剧情时,会随着主角的经历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情感认同。在《凤凰古城之恋》中,主角在凤凰古城经历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古城的美景、古朴的民风成为这段爱情的美好背景。观众在感受主角爱情的同时,也对凤凰古城产生特殊情感,想要去主角走过的地方,体验古城的浪漫氛围,从而激发前往凤凰古城旅游的兴趣。
(三)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消费
带动周边产品消费。文旅微短剧热播后,会带动旅游目的地周边产品消费。一些展现地方特色美食的微短剧播出后,会引发观众对相关美食的购买欲望。例如,微短剧《舌尖上的重庆》播出后,重庆火锅底料、特色小面调料等周边产品销量大增。观众通过网购或到当地旅游时购买这些产品,不仅满足自身对美食的需求,也为当地旅游经济带来收益。此外,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文创产品,如,印有当地标志性景观的钥匙扣、明信片等,也会因微短剧的传播而受到消费者青睐。
推动旅游项目体验消费。微短剧展示的旅游项目会吸引观众前往体验。一些微短剧展示了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游玩项目,在以云南大理为背景的微短剧《风花雪月大理行》中,生动呈现了环洱海骑行、喜洲古镇扎染体验、苍山索道观光等特色项目的惬意与文化韵味。观众看后,会为了体验这些项目而前往大理旅游。这不仅增加了当地旅游项目的客流量,也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消费,如,自行车租赁、扎染材料包购买、索道门票、古镇特色餐饮与民宿住宿等,促进了旅游目的地消费市场的繁荣。
四、文旅微短剧创作与旅游目的地引流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文旅部门与影视制作团队合作
文旅部门熟悉当地旅游资源,影视制作团队具备专业创作能力,双方应加强合作。文旅部门为制作团队提供详细的旅游资源信息、文化背景资料等,协助其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制作团队则根据文旅部门提供的素材,结合专业创作技巧,打造高质量文旅微短剧。例如,某地方文旅部门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共同创作以当地古镇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文旅部门安排制作团队实地考察古镇,邀请当地文化专家讲解古镇历史文化,制作团队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剧本、拍摄制作,最终推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微短剧,有效提升了古镇知名度与游客流量。
(二)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特色
创作文旅微短剧时,要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之处。除常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外,还可关注当地小众文化、传统技艺、特色民俗活动等。在创作以某少数民族聚居地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时,深入挖掘该民族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如,刺绣、木雕等,并将其融入剧情。通过展示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与背后的文化传承故事,使微短剧更具特色,吸引观众关注,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文化之旅。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精准营销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定位,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例如,通过分析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兴趣偏好、地域分布等数据,了解不同用户群体对文旅微短剧的喜好。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用户,推送以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文旅微短剧;对于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用户,推送富含历史文化元素的微短剧。同时,利用平台的广告投放功能,在目标受众浏览页面精准投放与文旅微短剧相关的广告,提高微短剧曝光率,吸引更多潜在观众,进而为旅游目的地引流。
(四)开发微短剧衍生旅游产品
基于热播文旅微短剧,开发衍生旅游产品。设计以微短剧剧情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游客可沿着剧中主角的足迹游览景点,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推出与微短剧相关的主题民宿,房间装饰融入微短剧元素,为游客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例如,某部以古镇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热播后,当地旅游公司开发了“古镇探秘——跟着微短剧游古镇”主题旅游线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古镇美景,还能参与剧中同款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观看等。同时,古镇内的部分民宿也进行改造,以微短剧场景为灵感进行装修,吸引大量游客入住,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
文旅微短剧作为文旅融合与新媒体发展下的新兴产物,具有鲜明编剧特征,在场景设置、剧情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展现独特魅力。这些特征使其对旅游目的地具有显著引流效应,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激发游客前往兴趣以及促进旅游消费。为更好发挥文旅微短剧作用,需加强文旅部门与影视制作团队合作,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特色,利用新媒体平台精准营销,并开发微短剧衍生旅游产品。通过各方努力,文旅微短剧有望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文旅微短剧创作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双赢局面,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李志广(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