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潮与创业潮交织 宠物行业“冰火”同行
2025年11月20日
字数:2046
2025年,宠物行业呈现“冰火交织”的奇特图景:一边是运营数十年的老牌企业接连陷入破产清算;另一边,赛道热度丝毫不减,2025年8月前新增宠物企业达96.55万家,宠物殡葬、烘焙等细分新兴领域持续升温。该行业为何会出现“一边退场、一边入场”的反差?转型浪潮中,新老玩家又该如何把握破局机遇?
本报综合报道 曾经依托出口红利风光无限的宠物企业,如今正迎来批量退场的阵痛。
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成立于1997年、运营28年的苏州市锦苏宠物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锦苏宠物”)被申请破产清算。
破产潮蔓延
据了解,锦苏宠物事件并非孤例。同样成立于1997年的平阳县孔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已进入债权申报阶段;杭州宠缘宠一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杭州宠缘宠、杭州宠缘宠四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也已进入破产清算审核程序。
除上述公司外,据不完全统计,此前的2024年至少有35家宠物相关企业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走向破产清算,波及该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
从地域分布来看,破产企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华东和华南地区成为重灾区,其中浙江省有8家企业破产,江苏省5家,上海市4家,广东省5家,与宠物企业存量的区域分布高度重合。这些破产企业中,既有深耕行业数十年的老牌企业,也有曾风光无限的新兴势力。
例如,成立于1993年的中山市中盈宠物用品厂有限公司,运营32年后仍未能抵御市场冲击;平阳县孔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作为当地宠物产业“先驱者”、首个“狗咬胶”创造者,因产品未能跟上时代步伐被市场淘汰。
从企业规模来看,破产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注册资本集中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但也不乏实力玩家。温州六维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80万元,安徽康玛斯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更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宠物食品厂,却因业务表现不佳、资金问题最终走向破产。
在破产企业中,上游生产制造、中游品牌运营、下游零售服务全链条均有覆盖。上游企业中,有安徽康玛斯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平阳县孔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等;中游品牌方里,曾凭借智能猫砂盆风靡市场的深圳市小萌宠物科技有限公司,因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下游零售商中,计划三年开设2000家门店的宠缘宠物,虽有区块链、物联网融合的先进理念,仍未能站稳脚跟。
创业热情不退
尽管行业洗牌加剧、破产案例频发,但宠物赛道的吸引力并未减弱。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宠物经济相关企业达472.69万家,2023年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187.13万家,创历史峰值;2024年注册量虽有所下滑至164.47万家,但仍处于高位;截至2025年8月初,今年已有96.55万家相关企业注册。
其中,新玩家成为市场主力,现有宠物企业中,成立1年至3年的占比高达44.03%。地域分布上,华东地区以30.17%的占比领先,华南地区紧随其后,占比28.66%,两大区域合计占据近六成市场份额。
与以往不同,新入局者的涉足领域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宠物食品、用品、美容等赛道外,宠物殡葬、宠物烘焙、宠物墓地等新兴领域也成为创业新热点,行业细分程度不断提升。在众多创业者看来,宠物行业毛利率高、增长快,即便竞争激烈,仍是相对优质的赛道,这也成为吸引跨界创业者的核心原因。品牌化、专业化成破局关键
宠物行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格局,根源在于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阶段的双重作用。当前,行业内卷已成为常态,价格战愈演愈烈,低价成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共识,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出口红利消退是重要挑战。
据了解,中国宠物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依托劳动力与产业链优势成为全球重要代工基地,锦苏宠物公司、孔迎宠物公司等企业早年凭借OEM(原始设备制造)或ODM(原始设计制造)模式将产品远销欧美日市场。但近年来,海外营收下滑,出口业务承压,不少企业试图转向国内市场,却因缺乏品牌建设、渠道运营和消费者洞察能力,难以与本土新锐品牌竞争。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后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主导市场,企业为争夺有限订单进一步卷入价格战,原本有限的利润被持续压缩,部分企业因战略失误陷入困境。而新企业的大量涌入,又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导致行业淘汰率上升,形成“一边入场、一边退场”的动态平衡。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随着宠物数量增加和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提高,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政策支持和行业标准完善将加速优胜劣汰。这意味着行业深度调整并非短期现象,洗牌过程还将持续。
尽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行业长期发展潜力依然可观。随着市场竞争规则的变化,品牌化、专业化、细分化成为企业破局的核心方向。
传播星球App董事长由曦认为,当前宠物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基础用品需求稳定,专业化、细分化、品质化产品需求增长,寄养、摄影、宠物咖啡馆等服务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破局路径已清晰:柏文喜建议,传统代工企业转型国内需补全品牌、渠道短板;新入局者要避免盲目扩张,聚焦细分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这场行业调整中,唯有以品牌化建立信任、以专业化满足需求,才能在“冰火交织”中站稳脚跟。
本报综合报道 曾经依托出口红利风光无限的宠物企业,如今正迎来批量退场的阵痛。
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成立于1997年、运营28年的苏州市锦苏宠物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锦苏宠物”)被申请破产清算。
破产潮蔓延
据了解,锦苏宠物事件并非孤例。同样成立于1997年的平阳县孔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已进入债权申报阶段;杭州宠缘宠一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杭州宠缘宠、杭州宠缘宠四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也已进入破产清算审核程序。
除上述公司外,据不完全统计,此前的2024年至少有35家宠物相关企业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走向破产清算,波及该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
从地域分布来看,破产企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华东和华南地区成为重灾区,其中浙江省有8家企业破产,江苏省5家,上海市4家,广东省5家,与宠物企业存量的区域分布高度重合。这些破产企业中,既有深耕行业数十年的老牌企业,也有曾风光无限的新兴势力。
例如,成立于1993年的中山市中盈宠物用品厂有限公司,运营32年后仍未能抵御市场冲击;平阳县孔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作为当地宠物产业“先驱者”、首个“狗咬胶”创造者,因产品未能跟上时代步伐被市场淘汰。
从企业规模来看,破产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注册资本集中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但也不乏实力玩家。温州六维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80万元,安徽康玛斯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更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宠物食品厂,却因业务表现不佳、资金问题最终走向破产。
在破产企业中,上游生产制造、中游品牌运营、下游零售服务全链条均有覆盖。上游企业中,有安徽康玛斯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平阳县孔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等;中游品牌方里,曾凭借智能猫砂盆风靡市场的深圳市小萌宠物科技有限公司,因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下游零售商中,计划三年开设2000家门店的宠缘宠物,虽有区块链、物联网融合的先进理念,仍未能站稳脚跟。
创业热情不退
尽管行业洗牌加剧、破产案例频发,但宠物赛道的吸引力并未减弱。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宠物经济相关企业达472.69万家,2023年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187.13万家,创历史峰值;2024年注册量虽有所下滑至164.47万家,但仍处于高位;截至2025年8月初,今年已有96.55万家相关企业注册。
其中,新玩家成为市场主力,现有宠物企业中,成立1年至3年的占比高达44.03%。地域分布上,华东地区以30.17%的占比领先,华南地区紧随其后,占比28.66%,两大区域合计占据近六成市场份额。
与以往不同,新入局者的涉足领域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宠物食品、用品、美容等赛道外,宠物殡葬、宠物烘焙、宠物墓地等新兴领域也成为创业新热点,行业细分程度不断提升。在众多创业者看来,宠物行业毛利率高、增长快,即便竞争激烈,仍是相对优质的赛道,这也成为吸引跨界创业者的核心原因。品牌化、专业化成破局关键
宠物行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格局,根源在于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阶段的双重作用。当前,行业内卷已成为常态,价格战愈演愈烈,低价成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共识,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出口红利消退是重要挑战。
据了解,中国宠物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依托劳动力与产业链优势成为全球重要代工基地,锦苏宠物公司、孔迎宠物公司等企业早年凭借OEM(原始设备制造)或ODM(原始设计制造)模式将产品远销欧美日市场。但近年来,海外营收下滑,出口业务承压,不少企业试图转向国内市场,却因缺乏品牌建设、渠道运营和消费者洞察能力,难以与本土新锐品牌竞争。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后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主导市场,企业为争夺有限订单进一步卷入价格战,原本有限的利润被持续压缩,部分企业因战略失误陷入困境。而新企业的大量涌入,又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导致行业淘汰率上升,形成“一边入场、一边退场”的动态平衡。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随着宠物数量增加和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提高,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政策支持和行业标准完善将加速优胜劣汰。这意味着行业深度调整并非短期现象,洗牌过程还将持续。
尽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行业长期发展潜力依然可观。随着市场竞争规则的变化,品牌化、专业化、细分化成为企业破局的核心方向。
传播星球App董事长由曦认为,当前宠物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基础用品需求稳定,专业化、细分化、品质化产品需求增长,寄养、摄影、宠物咖啡馆等服务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破局路径已清晰:柏文喜建议,传统代工企业转型国内需补全品牌、渠道短板;新入局者要避免盲目扩张,聚焦细分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这场行业调整中,唯有以品牌化建立信任、以专业化满足需求,才能在“冰火交织”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