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三合一”开启投行新纪元
2025年11月24日
字数:1931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中国证券业突发重磅消息!
汇金控股的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三家券商同时宣布重大资产重组,三家券商将实现“三合一”,成为中国又一个“券商航母”。中金主导汇金系券商整合
根据公告,中金公司将向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完成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券商均为中央汇金公司实控下的公司,相当于同一个实控人下三家券商“三合一”。
其合并模式和上海国资委下属的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为国泰海通的模式较为接近,均为同一实控人下属的部分券商展开合并。
“和中金公司相比,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规模较小,实力差距明显,并购阻力会较小。”资深证券业人士王骥跃认为,从技术层面看,即便涉及A+H股两地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两家A股公司,仍有先例可循,无太大操作难度。
在国投证券非银分析师张经纬团队看来,此次合并是汇金系在前期股权划转基础上,对券商版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重赋能补短板
合并后的新中金将实现规模与能力的双重跃升。以2025年三季报数据计算,三家券商合并后资产总额将达到10095.83亿元,跻身行业第四,仅次于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且与第三名华泰证券的10258.49亿元规模已非常接近;营业收入合计273.9亿元,超越华泰证券跃居行业第三;归母净利润达95.46亿元,位列行业第六。
资本实力的增强将为业务扩张提供关键支撑。“在监管集约化经营导向、券商再融资尚未放开背景下,中金作为资金运用相对极致的券商,‘三合一’后资本金有效提高,业务空间再次打开。”招商证券非银分析师郑积沙表示。
方正证券非银分析师许旖珊也认为,此次吸收合并有助于中金补充营运资金、打开扩表空间,缓解部分风控指标偏紧的压力。
业务协同更是此次整合的核心价值所在。中金公司明确表示,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在网络、客户及资本金资源的深厚积累,将与自身综合投行、专业投资、跨境交易服务等专业能力形成互补。“借助两家股东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专业能力,中金可进一步深化债务重组、风险化解、产业投行等服务能力。”
区域布局上的短板也将得以弥补。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孙婷介绍,中金财富营业部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东兴证券深耕福建市场、拥有92家分支机构,信达证券重点布局辽宁区域、设有104家分支机构,合并后营业部总数将位居行业第三,可显著拓展中金的网点触达与零售业务覆盖。此外,三家券商旗下均有基金牌照,在“一参一控”监管要求下,相关牌照整合也有望提上日程。
据2024年年报数据,合并后三家券商员工总数将达19985人,超越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头部机构,直追行业第一的中信证券,为业务整合与扩张提供人力支撑。
“这将搅动前十大券商的竞争格局、重塑行业发展基调。”兴业证券非银分析师徐一洲表示,中金排名的提升将给其他头部券商带来压力,尤其是此前位列第三的华泰证券,其行业地位或将进一步承压。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次整合为证券业并购树立了明确标杆。证监会2024年3月发布的相关意见提出,力争5年左右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2035年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行,这一“3+10”格局目标成为券商整合的核心驱动力。
“在政策导向明确、维持行业地位诉求等因素催化下,中大型券商进行战略重组的可行性、必要性显著提升。”许旖珊判断。
徐一洲认为,当前券商再融资难度较高,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已成为券商实现规模提升的重要选择。“未来在前20名券商中,争抢‘3+10’入场券带来的整合竞争预计愈演愈烈。”
行业整合浪潮将至
据了解,此次中金“三合一”并非孤立事件。今年以来,国泰海通合并、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浙商证券入主国都证券等多起案例接连落地,一场由政策引导、旨在优化资源配置的行业大整合已全面铺开。
从整合逻辑来看,两条路径日益清晰:一是同一省市或同一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如中金此次整合东兴、信达,核心是服务集团战略与资源优化配置,体现较强的“服务属性”;二是头部券商强强联合,呼应打造国际竞争力投行的政策导向,这类整合依赖紧密的股权或地域关联。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重组是汇金系整合的开端。据了解,中央汇金目前实际控制8家券商,除此次涉及的三家外,还包括银河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等。市场猜测,中金与同处北京的银河证券存在进一步整合可能——二者此前已完成高管互换,为协同埋下伏笔;上海地区的申万宏源与光大证券因股权关联紧密,也被视为潜在整合对象。
“此次重组的示范意义远超事件本身。”张经纬预计,随着整合浪潮推进,券商板块估值修复将获得催化。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行”到新“国九条”支持并购,政策框架已为证券业高质量发展铺路。中金重组落地,不仅是单一企业的规模扩张,更是中国证券业向“航母化”迈进的缩影。未来,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券商巨头,将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诞生。
汇金控股的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三家券商同时宣布重大资产重组,三家券商将实现“三合一”,成为中国又一个“券商航母”。中金主导汇金系券商整合
根据公告,中金公司将向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完成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券商均为中央汇金公司实控下的公司,相当于同一个实控人下三家券商“三合一”。
其合并模式和上海国资委下属的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为国泰海通的模式较为接近,均为同一实控人下属的部分券商展开合并。
“和中金公司相比,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规模较小,实力差距明显,并购阻力会较小。”资深证券业人士王骥跃认为,从技术层面看,即便涉及A+H股两地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两家A股公司,仍有先例可循,无太大操作难度。
在国投证券非银分析师张经纬团队看来,此次合并是汇金系在前期股权划转基础上,对券商版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重赋能补短板
合并后的新中金将实现规模与能力的双重跃升。以2025年三季报数据计算,三家券商合并后资产总额将达到10095.83亿元,跻身行业第四,仅次于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且与第三名华泰证券的10258.49亿元规模已非常接近;营业收入合计273.9亿元,超越华泰证券跃居行业第三;归母净利润达95.46亿元,位列行业第六。
资本实力的增强将为业务扩张提供关键支撑。“在监管集约化经营导向、券商再融资尚未放开背景下,中金作为资金运用相对极致的券商,‘三合一’后资本金有效提高,业务空间再次打开。”招商证券非银分析师郑积沙表示。
方正证券非银分析师许旖珊也认为,此次吸收合并有助于中金补充营运资金、打开扩表空间,缓解部分风控指标偏紧的压力。
业务协同更是此次整合的核心价值所在。中金公司明确表示,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在网络、客户及资本金资源的深厚积累,将与自身综合投行、专业投资、跨境交易服务等专业能力形成互补。“借助两家股东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专业能力,中金可进一步深化债务重组、风险化解、产业投行等服务能力。”
区域布局上的短板也将得以弥补。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孙婷介绍,中金财富营业部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东兴证券深耕福建市场、拥有92家分支机构,信达证券重点布局辽宁区域、设有104家分支机构,合并后营业部总数将位居行业第三,可显著拓展中金的网点触达与零售业务覆盖。此外,三家券商旗下均有基金牌照,在“一参一控”监管要求下,相关牌照整合也有望提上日程。
据2024年年报数据,合并后三家券商员工总数将达19985人,超越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头部机构,直追行业第一的中信证券,为业务整合与扩张提供人力支撑。
“这将搅动前十大券商的竞争格局、重塑行业发展基调。”兴业证券非银分析师徐一洲表示,中金排名的提升将给其他头部券商带来压力,尤其是此前位列第三的华泰证券,其行业地位或将进一步承压。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次整合为证券业并购树立了明确标杆。证监会2024年3月发布的相关意见提出,力争5年左右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2035年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行,这一“3+10”格局目标成为券商整合的核心驱动力。
“在政策导向明确、维持行业地位诉求等因素催化下,中大型券商进行战略重组的可行性、必要性显著提升。”许旖珊判断。
徐一洲认为,当前券商再融资难度较高,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已成为券商实现规模提升的重要选择。“未来在前20名券商中,争抢‘3+10’入场券带来的整合竞争预计愈演愈烈。”
行业整合浪潮将至
据了解,此次中金“三合一”并非孤立事件。今年以来,国泰海通合并、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浙商证券入主国都证券等多起案例接连落地,一场由政策引导、旨在优化资源配置的行业大整合已全面铺开。
从整合逻辑来看,两条路径日益清晰:一是同一省市或同一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如中金此次整合东兴、信达,核心是服务集团战略与资源优化配置,体现较强的“服务属性”;二是头部券商强强联合,呼应打造国际竞争力投行的政策导向,这类整合依赖紧密的股权或地域关联。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重组是汇金系整合的开端。据了解,中央汇金目前实际控制8家券商,除此次涉及的三家外,还包括银河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等。市场猜测,中金与同处北京的银河证券存在进一步整合可能——二者此前已完成高管互换,为协同埋下伏笔;上海地区的申万宏源与光大证券因股权关联紧密,也被视为潜在整合对象。
“此次重组的示范意义远超事件本身。”张经纬预计,随着整合浪潮推进,券商板块估值修复将获得催化。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行”到新“国九条”支持并购,政策框架已为证券业高质量发展铺路。中金重组落地,不仅是单一企业的规模扩张,更是中国证券业向“航母化”迈进的缩影。未来,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券商巨头,将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