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记者 贺小蕊
2025年11月24日
字数:1202
11月初,陕西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这一刻,承载了70载期盼、历经七年建设的超级工程,终于从蓝图走向现实,从建设阶段转入发挥效益阶段。
作为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东庄水利枢纽不仅是陕西库容最大、坝体最高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投入逾163亿元、凝聚了金融智慧的重大民生项目。跨越世纪的“东庄梦”
东庄水利枢纽的设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酝酿。七十载风雨,这一工程经历了“六起五落”的坎坷历程,直到2018年才全面开工。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河下游峡谷末端的这一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最大坝高230米,总库容达32.76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10兆瓦,年总供水量4.35亿立方米。
从财经视角看,东庄水利枢纽的动态总投资达163.6亿元。这一巨额投资背后,是中央财政预算投入70.9亿元、省级财政预算投入66.7亿元,以及发行专项债券筹资26亿元的资金组合。
在我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成为重大工程的“源头活水”。截至2022年末,此类工具已落地约7400亿元,支持项目达2700多个。
对于东庄水利枢纽这样的重大工程,资本金及时到位是项目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工具可在较短时间内到位,满足项目资本金要求,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多重效益的“价值图谱”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仅是对泾河的治理,更是对区域经济生态的系统性重塑。
从经济效益看,该项目设计了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根据预测,债券存续期内营业总收入合计可达137.23亿元。
具体来看,供水收入将是重要来源。东庄水库工业生活供水范围覆盖西咸新区、铜川新区、富平县城及工业园区和三原县城。
按照水利部批复的初设报告,工业生活水价为2.76元/立方米。
同时,供电收入也将贡献稳定的现金流。东庄水电站上网电价预计为0.35元/千瓦时,工程运行期前30年年均发电量达34102万千瓦时。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外,东庄水利枢纽的生态价值同样巨大。工程运行50年内,预计可减少入渭泥沙30亿吨、入黄泥沙25亿吨。这意味着,工程将有效解决渭河长久以来的“水沙异源”问题。
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工程建成后,可向铜川新区、富平县城等地进行城镇及工业供水,年均供水量为4.35亿立方米。
对于渭北“旱腰带”地区来说,东庄水利枢纽更是一场“及时雨”。这一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工程的建成可提高泾惠渠灌区145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
在防洪方面,工程通过拦蓄洪水、调水调沙等,可有效提高泾河下游防洪标准,保障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在绿色能源方面,工程电站装机容量1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85亿度,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绿色动能。
“水利工程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发展哲学问题。”一位长期关注东庄项目的社会学者总结道,“东庄水利枢纽的价值,最终将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贡献来定义。”
泾河不语,静静流淌。东庄水利枢纽承载的不仅是一岸清水,更是一个地区面向未来的发展梦想。
作为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东庄水利枢纽不仅是陕西库容最大、坝体最高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投入逾163亿元、凝聚了金融智慧的重大民生项目。跨越世纪的“东庄梦”
东庄水利枢纽的设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酝酿。七十载风雨,这一工程经历了“六起五落”的坎坷历程,直到2018年才全面开工。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河下游峡谷末端的这一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最大坝高230米,总库容达32.76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10兆瓦,年总供水量4.35亿立方米。
从财经视角看,东庄水利枢纽的动态总投资达163.6亿元。这一巨额投资背后,是中央财政预算投入70.9亿元、省级财政预算投入66.7亿元,以及发行专项债券筹资26亿元的资金组合。
在我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成为重大工程的“源头活水”。截至2022年末,此类工具已落地约7400亿元,支持项目达2700多个。
对于东庄水利枢纽这样的重大工程,资本金及时到位是项目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工具可在较短时间内到位,满足项目资本金要求,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多重效益的“价值图谱”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仅是对泾河的治理,更是对区域经济生态的系统性重塑。
从经济效益看,该项目设计了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根据预测,债券存续期内营业总收入合计可达137.23亿元。
具体来看,供水收入将是重要来源。东庄水库工业生活供水范围覆盖西咸新区、铜川新区、富平县城及工业园区和三原县城。
按照水利部批复的初设报告,工业生活水价为2.76元/立方米。
同时,供电收入也将贡献稳定的现金流。东庄水电站上网电价预计为0.35元/千瓦时,工程运行期前30年年均发电量达34102万千瓦时。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外,东庄水利枢纽的生态价值同样巨大。工程运行50年内,预计可减少入渭泥沙30亿吨、入黄泥沙25亿吨。这意味着,工程将有效解决渭河长久以来的“水沙异源”问题。
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工程建成后,可向铜川新区、富平县城等地进行城镇及工业供水,年均供水量为4.35亿立方米。
对于渭北“旱腰带”地区来说,东庄水利枢纽更是一场“及时雨”。这一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工程的建成可提高泾惠渠灌区145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
在防洪方面,工程通过拦蓄洪水、调水调沙等,可有效提高泾河下游防洪标准,保障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在绿色能源方面,工程电站装机容量1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85亿度,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绿色动能。
“水利工程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发展哲学问题。”一位长期关注东庄项目的社会学者总结道,“东庄水利枢纽的价值,最终将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贡献来定义。”
泾河不语,静静流淌。东庄水利枢纽承载的不仅是一岸清水,更是一个地区面向未来的发展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