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积极布局养老金融

2025年11月25日 字数:2565
  当前,养老金融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多家银行正在着力打造、升级自家银行的专属养老品牌,以吸引更多关注。
  本报综合报道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关键一环,养老金融已成为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一道必答题。近期,广东、江苏、青岛等地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而银行也结合市场需求、行业趋势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如今养老新趋势到底有哪些?银行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中如何发力?
  养老金融新政密集落地
  近期,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部署养老金融在“十五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
  11月17日,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广东养老金融发展两个阶段目标:到2028年,广东特色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和业态逐步丰富,养老金融意识普遍形成,养老金融供给水平有效提升,全省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进。到“十五五”规划末,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养老资金投资管理更加成熟稳健,基本实现养老金融和养老事业、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除了广东省之外,吉林、重庆、青岛、北京等多省市的金融监管部门均就发展养老金融制定相关规划、部署工作。
  吉林金融监管局发文指出,紧紧围绕吉林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养老金融相关工作,积极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金融体系。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督促金融机构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优化老年群体金融服务。
  重庆金融监管局发文指出,强化货币工具、税收递延、金融监管等政策协同,构建重庆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数和缴存规模稳步增长。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青岛市委金融办、人社局、医保局、民政局等十三部门印发《青岛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产品供给、服务模式等五大领域12项重点任务。整合金融、医保、民政、养老服务等资源,构建专项统计监测、监管评价与长周期考核体系。
  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银行保险机构丰富具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等第三支柱金融产品供给。
  江苏省扬州市同样发布了《扬州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扬州“颐养之城”建设目标,为扬州养老服务事业和银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其中提出,鼓励商业银行发挥机构优势,创新开发灵活便捷、满足养老机构运营需要的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投、贷、债、租、证、保”协同作用,为不同阶段、不同特征老龄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多家银行积极行动
  银行业一直高度重视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并且在战略规划、品牌建设、产品设计、业务开展等方面积极发力。
  “发展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关键一环,也和当前老龄化社会逐步到来的背景相契合。”某国有大行人士表示,目前银行业对于养老金融普遍参与度都很高。尤其是在传统的地产、基建信贷需求增速不再的背景下,银行业也把养老产业信贷、个人养老金等相关领域作为新“蓝海”。今年以来,多家银行正在着力打造、升级自家银行的专属养老品牌,以吸引更多关注。
  建设银行表示,该行围绕“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行业,提供差别化支持政策,养老产业贷款规模同业领先。畅通多元融资渠道,探索养老科创产业基金等融资模式。产品货架不断丰富,打造“健造”系列个人养老产品、“安心”系列企业养老产品线、“颐养”非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养医学乐为”多场景、全方位、多层次康养服务。
  中国银行近期推出了“中银银发”养老金融品牌,以“岁悦长情”三大系列子品牌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以“颐养同鑫”三大系列子品牌赋能养老产业发展。
  中国银行表示,该行持续打造高质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截至今年6月末,社保卡累计总有效卡量1.26亿张,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452.64万户,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2828.88亿元,养老金托管运营资金规模1.23万亿元。此外,该行线下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对外营业网点均提供适老化服务,已建成养老服务示范网点1000余家。
  交行相关人士介绍,该行是首批推出养老金融品牌的国有大行,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服务养老产业的新模式,包括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构建产业生态,强化资金监管等。近期,交行创新推出面向养老机构的线上融资产品,通过引入民政数据,构建风险评估和授信模型,覆盖包括民非组织、企业等养老机构市场主体。目前,相关产品已在上海成功试点,并将逐步推广至全国。
  中信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近期该行围绕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人群的养老需求,整合中信集团内外优质资源,持续升级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中信银行客户可以登录中信银行App快速查找并使用,实现开设养老金账户、购买养老产品、日常资产管理等多项功能。
  “当前,养老金融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张剑表示,目前该行已经服务超2950万名养老金融个人客户。
  可挖掘诸多潜在机遇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业可以利用其网络优势,充分挖掘养老金融领域的机遇。
  中信建投证券政策首席分析师胡玉玮表示,对于政府机构业务,银行可以深度参与社保基金和职业年金的管理,凭借专业能力为社保基金提供资产托管服务,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同时,为职业年金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其稳健增长。
  在公司业务方面,企业年金是银行的重要增长点,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年金管理方案,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提升员工福利。
  对于个人业务,个人养老金市场潜力巨大,银行凭借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专业理财团队,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养老规划服务,助力其实现养老目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业通过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养老金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养老金金融领域看,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金融服务的同时,围绕创新企业年金发展的金融服务将更加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通过自身的专业金融服务支持更多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金融服务将更加规范,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单家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金融产品数量更多。从养老产业金融领域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更好地服务传统养老产业,还将更多地围绕智慧养老、康养综合体等新业态,探索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