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敦煌彩塑艺术
敦煌彩塑技艺是甘肃省古老的汉族传统雕塑工艺。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
敦煌彩塑是以莫高窟为中心的敦煌地区约577个洞窟里遗存的佛教艺术品的主要部分,这些施以彩绘的塑像,有三十多米高的巨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像,计3000余身。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保存得十分完好。敦煌彩塑的主要形象是各种佛像,如释迦牟尼、弥勒、药师、三世佛及七世佛等;其次为菩萨像,如观音、大势至及供养菩萨;还有弟子、天王、力士和飞天等。因石窟开凿在砾岩上,不能雕刻,便采用泥塑的传统方法塑像。主要形式有:圆塑——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赏的,完全立体的塑像。主要用于表现佛、菩萨、天王等。浮塑——是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形象。如塑像的衣服、飘带及人字披的背、檐等。
敦煌彩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整窟塑像和壁画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陪衬,互相补充。佛龛、佛坛上的彩塑与四壁的绘画辉映呼应,相得益彰,既达到了整窟艺术的统一和谐,又衬托出塑像在窟中的主体地位。另一特点是丰富多彩,姿态各异。所塑神像在洞中重复出现,容易千人一面。但古代雕塑家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将同一神像塑造出形神风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的彩像,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
敦煌莫高窟彩塑的发展过程,是吸收、消化外来雕塑艺术并把它融合到中国传统艺术之中的过程,也是中国佛教雕塑逐步中国化、民族化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莫高窟彩塑艺术,在本土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博彩众长,由最初的模拟到彻底的消化,从而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雕塑艺术的一块丰碑。
张雪
敦煌彩塑是以莫高窟为中心的敦煌地区约577个洞窟里遗存的佛教艺术品的主要部分,这些施以彩绘的塑像,有三十多米高的巨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像,计3000余身。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保存得十分完好。敦煌彩塑的主要形象是各种佛像,如释迦牟尼、弥勒、药师、三世佛及七世佛等;其次为菩萨像,如观音、大势至及供养菩萨;还有弟子、天王、力士和飞天等。因石窟开凿在砾岩上,不能雕刻,便采用泥塑的传统方法塑像。主要形式有:圆塑——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赏的,完全立体的塑像。主要用于表现佛、菩萨、天王等。浮塑——是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形象。如塑像的衣服、飘带及人字披的背、檐等。
敦煌彩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整窟塑像和壁画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陪衬,互相补充。佛龛、佛坛上的彩塑与四壁的绘画辉映呼应,相得益彰,既达到了整窟艺术的统一和谐,又衬托出塑像在窟中的主体地位。另一特点是丰富多彩,姿态各异。所塑神像在洞中重复出现,容易千人一面。但古代雕塑家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将同一神像塑造出形神风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的彩像,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
敦煌莫高窟彩塑的发展过程,是吸收、消化外来雕塑艺术并把它融合到中国传统艺术之中的过程,也是中国佛教雕塑逐步中国化、民族化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莫高窟彩塑艺术,在本土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博彩众长,由最初的模拟到彻底的消化,从而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雕塑艺术的一块丰碑。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