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央企分类考核被指不够细化
    9月26日,国资委官网全文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划分了不同类型中央企业的经营责任,并明确将按照企业的功能和业务特点确定差异化的考核导向和内容。
    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
    根据《方案》,今后央企将分为三类实施考核。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将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导向,重点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资本回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引导企业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提升价值创造水平。对于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将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重大专项任务情况的考核。而对于公益类中央企业,则把考核重点放在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确,对中央企业的功能分类考核,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与企业功能定位相符合、与企业负责人分类管理和选任方式相适应、与业绩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激励机制,并将业绩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任免的重要依据。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尽管我国在去年就已将国企分为商业和公益两大类,但这样的划分目前尚未完全落到实处。
    “现在考核方案的出台,就是对国企分类最好的督促”,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在考核的方式和内容不断细化后,未来,《方案》将很有可能倒逼国企进行分类,这也标志着有一个国企改革配套文件的落地。
    此外,《方案》还有助于填补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李锦指出,其实在央企分类时,除了中粮等3-5家央企将被分为公益类之外,大部分央企还将属于商业类的范畴。在实行分类考核后,商业类央企将以考察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同时也会审核央企的投资回报,加强对央企的监管力度,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也将随之减少。
    考核方案仍需量身定制
    尽管本次《方案》出台有助于国企分类的落地,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方案》本身也还具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国企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就坦言,《方案》仅是搭建了央企考核的一个简单框架,措辞也都较为笼统概括,“这其实就体现出了央企管理主体的尴尬,《方案》明确考核主体是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其实就是国家国资委及中央各部委,由政府部门管理百余家央企,只能依据这类企业共性,出台尽量包容的监管方案,确实没有办法进一步细化”。
    李锦也对此表示,如果确实要国资委来执行这项措施,那必须要尽快细化《方案》,包括具体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考核的频率、具体标准和方式都需要及时公布,此外还要做好各政策之间的协调。
    “以往央企同时背负着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两座大山,现在分类考核后,不能再搞‘大而全’的考核,商业类的企业就主要考察效益,公益类的企业就主要考察公益,这样也能为央企减负,让它们一心一意做主业。”肖玮张畅林子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