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中国成为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为啥我们感受不明显?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共同推出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增长阶段,已成功跨过了中等偏高收入门槛,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
社科院的上述结论,主要是参照了国际分类标准。按人均GDP,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组。人均GDP4126~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而去年我国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恰好位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实际上,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回事,人均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人头除出来的,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但实际全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不足人均GDP的一半。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区分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比如,生产一台电视价值1万元,这1万元就是GDP,但1万元当中,给工人的工资是4000元,则这4000元就是工人的可支配收入。另外6000元一部分是材料成本,一份是工厂利润,一部分则是税收、利息等费用。
所以,人均GDP肯定会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得多。不过,面对社科院的中国已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的结论,很多网友提出质疑,为啥我们百姓的真实感受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中国GDP蛋糕本来存在水份,再加上居民分配到的比重偏小,而且社会内部也存在不合理的分配问题。
首先,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相比,中国的GDP增长存在着较大水份。国外主要是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比较稳健。而国内GDP主要是靠投资(房地产+基建)来拉动经济的。试想,依赖钢筋水泥拉起的GDP增长数据,再除以人头得出来的数据,本身就存在着较大水份,所以GDP增长的质量较差,分配到居民身上的份额肯定更少。
再者,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指的是人均GDP水平,并不意味着老百姓人均收入也达到了世界中等偏上收入行列,只有让居民收入的增长跟经济发展增速同步,劳动报酬的提高要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才会让广大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还没有到位,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劳动报酬比例偏低,在GDP大蛋糕里面,政府和企业拿了大头,而老百姓拿到的份额还是偏少了一点,再加上通胀的因素,货币购买力被稀释。很多老百姓当然不会感受到已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的行列。
最后,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少数人分得太多,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小,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比重仍然偏大。显然,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更加感受不到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优越性了。这些年,房地产泡沫兴起,使少数人越来越富,而低收入群体越来越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中国已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多数人感受不明显。这既是因为中国GDP蛋糕本身就存在着较多水份。也是居民占GDP比重有待提高,还有社会各阶层之间分到蛋糕的差距悬殊。所以,只有让居民收入增长跟上经济发展增速,劳动报酬提高跟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才会让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硕果。张平
社科院的上述结论,主要是参照了国际分类标准。按人均GDP,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组。人均GDP4126~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而去年我国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恰好位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实际上,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回事,人均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人头除出来的,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但实际全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不足人均GDP的一半。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区分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比如,生产一台电视价值1万元,这1万元就是GDP,但1万元当中,给工人的工资是4000元,则这4000元就是工人的可支配收入。另外6000元一部分是材料成本,一份是工厂利润,一部分则是税收、利息等费用。
所以,人均GDP肯定会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得多。不过,面对社科院的中国已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的结论,很多网友提出质疑,为啥我们百姓的真实感受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中国GDP蛋糕本来存在水份,再加上居民分配到的比重偏小,而且社会内部也存在不合理的分配问题。
首先,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相比,中国的GDP增长存在着较大水份。国外主要是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比较稳健。而国内GDP主要是靠投资(房地产+基建)来拉动经济的。试想,依赖钢筋水泥拉起的GDP增长数据,再除以人头得出来的数据,本身就存在着较大水份,所以GDP增长的质量较差,分配到居民身上的份额肯定更少。
再者,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指的是人均GDP水平,并不意味着老百姓人均收入也达到了世界中等偏上收入行列,只有让居民收入的增长跟经济发展增速同步,劳动报酬的提高要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才会让广大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还没有到位,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劳动报酬比例偏低,在GDP大蛋糕里面,政府和企业拿了大头,而老百姓拿到的份额还是偏少了一点,再加上通胀的因素,货币购买力被稀释。很多老百姓当然不会感受到已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的行列。
最后,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少数人分得太多,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小,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比重仍然偏大。显然,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更加感受不到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优越性了。这些年,房地产泡沫兴起,使少数人越来越富,而低收入群体越来越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中国已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多数人感受不明显。这既是因为中国GDP蛋糕本身就存在着较多水份。也是居民占GDP比重有待提高,还有社会各阶层之间分到蛋糕的差距悬殊。所以,只有让居民收入增长跟上经济发展增速,劳动报酬提高跟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才会让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硕果。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