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跟风热”背后不可小觑的风险
    □郭施亮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的消息持续发酵。10月29日当晚至次日凌晨,银联国际两次发声澄清,并非全面叫停,而是重申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此举说明,银联已经对系列的交易行为引起注意,在人民币汇率逼近6.8之际,将控制资产外逃的风险。
    一方面,是美元指数的迭创新高;另一方面,是人民币贬值的持续加快,无疑引起了大资金大机构的高度重视。纵观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的汇率水平,人民币与之相比,并非存在太大的贬值压力。相反,对于部分货币,还可能存在升值的可能。对于时下的人民币,主要盯住一揽子的货币,若以此作为基准,其整体贬值风险仍不会过于显著。
    本来,人民币贬值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是非常敏感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一方面,是大资金大机构急于寻找全球可靠的资产保值增值渠道,也存在借道赴港投资,来规避外汇管制等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不少资产不高,有强烈跟风意愿的投资者,试图跟风大资金大机构的投资行为,来满足其资产避险的目的。
    确实,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对大资金大机构来说,具有直接性资产缩水的冲击。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其借道海外投资渠道,并跟风大资金大机构来达到资产避险的目的,有时候操作稍显不理性,结果可能是避险保障未成,却加大了资产缩水的风险。
    实际上,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不仅具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投资策略以及投资团队,而且凭借其对各地政策信息的灵敏把控程度,在资产避险方面,具有一定的投资优势。与之相比,欠缺资金优势、信息优势的普通投资者,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跟风投资的结果,“吃亏”概率还是偏大。除此以外,他们可能需要承受汇率波动、政策压力以及手续费用等相关风险。由此可见,跟风投资仍需谨慎。
    市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在价格上涨,并形成赚钱效应之际,“跟风热”可能会加速价格的飙升,结合高杠杆工具的使用,会把价格的上涨速度提升至极致。一旦赚钱效应丧失,价格出现重要拐点,跟风出逃的压力,把恐慌效应迅速延伸,并加速价格的下行压力。显然,对于“跟风热”的现象,一旦聚集巨大的能量,其潜在的风险还是不可小觑的。
    近年来,国内居民财富收入迅猛提升,而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大幅增强,这也是引发投资跟风热的一大原因。对于资金而言,仍然离不开逐利的本性,缺乏合理的投资渠道,加之国内货币贬值等因素的叠加,容易引发大量资金四处寻求投资的出路。由此一来,在跟风热频繁上演的背后,仍需要警惕庞大资金引发的跟风热所带来的巨大能量,如何降低资金的恐慌性、如何合理引导资金的投资出路,这才是当下的重点任务。相关报道见3版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