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楼盘“艺名”藏猫腻
    据《新民周刊》第44期报道,如果说“黑心中介”坏了二手房市场的风气,那么“无良开发商”则是一手房乱象的始作俑者,后者“算计”购房者的套路不多,却屡试不爽。
    根据2011年发改委的规定,目前实际操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住房预售许可时,必须提交包括预售价格及变动幅度等内容在内的商品住房预售方案。这就是备案价,通常可以有15%的浮动。开发商如果想要调高售价,必须重新申请备案后方可调价。记者发现,近期被上海市住建委查出的几个楼盘都是拿过好几次预售证,而每申请一次之后的报价都比之前高出不少。
    比如泰禾集团位于青浦赵巷的崧泽华城泰禾苑楼盘,分别于2015年7月和2016年3月拿到预售证,第一次开盘的报价在2.4万-2.8万/平方米,而第二次开盘的报价就在2.8万-3.5万/平方米了。
    但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很难知道自己现在买的崧泽华城泰禾苑,一年前可能只有一半的报价。因为他们未必知道网上有公开备案信息;即便知道,他们也未必查得到,因为他们在售楼处买的房子并不叫这个名字。这就是开发商耍的另一个“花招”——备案名和售楼名不一致。
    据悉,一个楼盘出现两个名字的现象在地产界是明规则,主要是因为开发商在卖房前期就取了个“艺名”进行推广,而“真名”要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才确定,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一现象会对购房者查询楼盘信息造成一定困扰,如果有关部门是睁一眼闭一眼,开发商对于商品房售价就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了。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