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新规引热议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备付金新规将于4月实行,届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集中存管。而对于这一新规,市场议论颇多。在全国“两会”上,第三方备付金新规因政协委员的提案再次引发热议。
    备付金利息之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指出,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政策收紧,将对第三方支付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据悉,今年“两会”,贺强将提交《关于加强第三方支付行业科学监管,一定要保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建议》的提案。
    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4月17日起,支付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执行10%-24%不等的比例缴存,获得多项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从高适用交存比例。
    对此,贺强指出,这项新政并无国际先例,从多国的监管实践来看,允许或默许客户备付金利息作为支付机构收入是行业惯例。其次,取消利息收入,将抬高社会的整体成本,让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承受日常支付的负担。他强调,和国外支付行业相比,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具有明显的普惠特性。而政策一旦推行也将加剧行业压力,甚至诱发一定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并不赞同上述观点。他表示,取消备付金利息对于消费者来讲并不见得会增加成本,他解释,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竞争激烈,不会把成本加在消费者身上。
    直连银行模式之争
    所谓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存在时间差,会产生巨大的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沉淀的利息是不少支付机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央行方面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客户备付金余额达到4606亿元,其中前10位合计余额达到3524亿元。此外,备付金规模增长率在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2013-2016年的备付金增长率达到52%、59%、49%和54%。
    据央行介绍,目前,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截至2016年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
    此前有消息称,今年3月底,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有望上线,这将一改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原有直联合作的方式,使得两者通过指定的一两家机构进行间接联接。而对此,贺强指出,从1999年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诞生起,支付机构-银行的直联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且风险可控,为支付行业领先全球并不断创新突破奠定基础。
    贺强认为,如今贸然打破这一模式,会引发系列问题。一是建设新平台,面临资金、人力和技术等社会资源的重复投入;二是无差异的统一接入让消费者和商户失去对服务的选择权;三是短期内建起的清算平台能否承受现有及不断增加的业务规模,同时为未来业务创新提供空间,对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具有一定风险。
    备付金“自留”挪用风险大
    在多数分析人士看来,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监管是必须的,国家不能让资金处于无监管状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认为,支付机构对于客户备付金的使用已经异化,偏离了监管部门批准其开办业务的初衷,急需通过改革监管制度,引导其回归支付本源。
    对于央行推“网联”的问题,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第三方支付采用的“三方模式”绕开了第三方清算机构,固然降低了支付成本,但也带来了支付信息分散化和备付金分散存管等问题,导致监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并在实践中衍生出了一系列违规问题,成为监管机构力推网联上线的契机。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杨涛表示,虽然自2010年以来央行就不断完善支付市场制度规则,但备付金的“诱惑”仍使得诸多机构铤而走险。到2016年底,受到各种处罚的支付机构多达30多家,如广东益民、上海畅购、华瑞富达、安易联融等。
    对于取消备付金利息的问题,董希淼进一步表示,绝大多数消费者跟支付机构签协议的时候,利息都是明确返还给支付机构的。客户没有从支付机构那里拿到备付金的利息。现在央行不给备付金支付利息,主要是考虑要引导支付机构回归到小额快捷,支持小微这个主业上来,回归初心,做好支付主业,不是靠吃备付金利差来赚钱。
    崔启斌刘双霞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