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僵尸企业”清理加速
据《经济参考报》3月28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吉林、河北、山东、浙江、广东等14个地方明确提出处置“僵尸企业”。
近期,多地公布去年处置“僵尸企业”成绩单。据统计,广东出清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2394户,浙江处置555家“僵尸企业”,山东125家省管“僵尸企业”实现退出。但各地处置“僵尸企业”的压力依然很大。目前,各地采取内部安置、外部转岗、解除劳动合同、扶持创业等多种方式分流职工。但一些劳动技能弱、年龄偏大的职工二次就业安置很困难。
一些地方还遇到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资金缺口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山东省高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多数企业在申请破产之前就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金,破产财产不能全额兑现职工的欠发工资、养老保险等劳动债权。记者了解到,根据《社会保险法》,退休人员应该交由社会管理,但因种种原因,一些“僵尸企业”一直承担着这一沉重的社会管理职责,拖累企业退出步伐。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指出,这几年全国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数量很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不愿放手。有地方干部坦言,之所以地方宁愿让地方国企变成“僵尸”也不愿让其退市,是因为少了一个国企,就少了不少的局级、处级职数。地方也担心一旦没了国企,搞宏观调控就少了很多抓手,很难完成经济发展和调控的任务。
近期,多地公布去年处置“僵尸企业”成绩单。据统计,广东出清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2394户,浙江处置555家“僵尸企业”,山东125家省管“僵尸企业”实现退出。但各地处置“僵尸企业”的压力依然很大。目前,各地采取内部安置、外部转岗、解除劳动合同、扶持创业等多种方式分流职工。但一些劳动技能弱、年龄偏大的职工二次就业安置很困难。
一些地方还遇到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资金缺口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山东省高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多数企业在申请破产之前就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金,破产财产不能全额兑现职工的欠发工资、养老保险等劳动债权。记者了解到,根据《社会保险法》,退休人员应该交由社会管理,但因种种原因,一些“僵尸企业”一直承担着这一沉重的社会管理职责,拖累企业退出步伐。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指出,这几年全国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数量很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不愿放手。有地方干部坦言,之所以地方宁愿让地方国企变成“僵尸”也不愿让其退市,是因为少了一个国企,就少了不少的局级、处级职数。地方也担心一旦没了国企,搞宏观调控就少了很多抓手,很难完成经济发展和调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