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一个支架有多重
    最近,北京某医生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位血管病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术前被告知大约需要放置4个支架。手术中,医生发现病情比预估的复杂,决定再加一个支架。听到医生的讨论,处于局麻状态的病人突然说:“大夫,求求您别放了,我只有4个支架的钱。”医生一惊,没想到患者在默默数着支架。于是,他安慰患者说:“不必担心费用,另外一个支架的钱由我们垫付,啥时有钱啥时还。”
    一个支架,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类似的故事,在医院里并不罕见。很多贫困患者为了治病,四处举债,节衣缩食。在发达国家,医生看病只需考虑如何让患者受益,不必考虑经济因素。而在中国,医生除了看病,还要看人。遇到贫困患者,既要考虑治疗效果,还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这样的现实,常常令医生感到纠结和无奈。
    眼下,我国医保支付主要采取按项目付费,客观上刺激了医疗服务供给方“制造需求”,即尽量多提供“有利可图”的项目,少提供“无利可图”的项目。因此,只有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变“浪费型医疗”为“节约型医疗”,大病保障才能更有底气。
    救助贫困患者,仅靠医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建立一个合理的大病保障制度,才是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的治本之策。
    (摘自《人民日报》白剑峰/文)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