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当我们讨论陕西“追赶超越”时,应该谈些什么?
这是一个永远戳G点的话题。
  自中央领导人对陕西提出“追赶超越”的要求,官方、坊间积极行动,西安VS成都、西安VS杭州、西安VS郑州,从城市竞争力、产业优势、营商环境、创新动力,官员思维、行政效能等方方面面,试图让老陕们红红脸、出出汗。
  但笔者仍有疑惑,当我们谈论“追赶超越”时,仅此而已?抑或还有哪些被忽视的“绝对领域”?
  今年4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邀新媒体座谈,笔者曾提及,“陕西资本市场偏弱。”抛出这一话题并非没有缘由,因为资本市场拖后腿,“追赶超越”事实上难以提速:
  资本市场强弱和经济繁荣正向相关,而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也是经济的微观主体,但目前陕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一直是陕西的短板;
  陕西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羸弱,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掌舵者的思维、格局和意识缺位,整体认知边界过于保守、固化——而思维意识上的差距决定了“追赶超越”的起跑线。
  陕西上市公司偏弱
  就在上个月,朋友的朋友在广州买房。这本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儿,但朋友转述起来却眉飞色舞,“你知道吗,那哥们手头只有4万块,他看好广州地产市场,通过抵押贷款加了杠杆后,买了套400万的房子。”
  朋友因为是创业者,对运用金融工具,万元就能撬动400万元的投资,自然津津乐道,并连连称道他朋友的魄力和眼界,顺便也吐槽了他在陕西创业的种种,最后得出一结论,陕西企业和企业家做事的格局、思维、眼界都太保守。
  这个饭局上不经意的话题,粉巷君却深有感触,也是我们下文要讨论的重点。关于陕西企业和企业家做事的格局和视野,或能从陕西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管中窥豹。
  据陕西银监局统计的一组数据,陕西现有上市公司45家,居全国第17位,比GDP排名落后两位,数量仅多于甘肃、青海、宁夏,竟不及新疆。而新疆的GDP为9617.23亿元,只相当于陕西的52.16%。
  总体而言陕西上市公司数量少,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行业来看,陕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没有一家在新兴行业、影视文娱、互联网等大热行业。
  从控股股东构成来看,上市公司央企控股和国资控股占多半壁江山,民营活力较弱。除中航飞机、中航动力、中国西电等央企控股公司外,不管是地方国资或民营控股公司,大多核心竞争力不强。
  自然上市公司对陕西经济发展带动力、影响力有限。以下是2016年9月末,陕西上市公司的业绩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其总市值占比GDP很低,而浙江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到GDP超过8成。
  2016年末,全省资产证券化率33.59%,为全国的53.6%,在西北居末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供销大集、中再资环、凯撒旅游等公司注册地虽在陕西,但主要资产及办公场所均已迁出,对陕西经济发展贡献有限。
  资本市场对经济体的重要性不予赘述,上述数据反映出陕西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羸弱的血淋淋现实,似乎在官方话语和坊间语境中均被忽视了,若此短板不补,陕西很难“追赶超越“——绝非危言耸听。
  企业家缺失思维、意识和格局
  陕西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偏弱,重要原因之一是掌舵者思维、格局和意识缺位。
  举个新三板市场的经典案例,西安此前有一家名叫西安同大的公司,主业是精细化工,被当红女星杨幂的嘉行传媒借壳,后续嘉行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让公司股价和市值均翻了数倍。而对于本土新三板企业,可能10年后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意识和眼界。
  嘉行传媒两年时间“三连跳”
  而再看一组陕西证监局的数据,陕西上市公司融资能力普遍较差,有12家公司自上市以来从未再融资,有6家公司最后一次融资时间距今超过10年,壳化现象严重。
  近两年,陕西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趋于活跃,但总体还比较滞后。2016年有6家民营控股公司完成重组,标的额383.36亿元,占全国的2.38%和5.26%,地方国有控股公司资产重组并无实质性进展。
  上市公司的后备资源更是严重不足。近两年,新发行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0.46%和0.81%,不及新疆和甘肃。目前,我省进入证监会发行审核程序的企业只有8家,仅占总数的1.11%;进入发行前辅导的企业12家,占全国总数的0.96%。
  上市公司掌舵者对于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认知的匮乏,粉巷君亦亲身感受,多年前曾参加过一家国企的股东大会,会议随意的仿佛自家炕头的茶话会,丝毫没有公众公司的意识。更奇葩的是,笔者曾采访过一家新三板公司,问起为何上新三板,直言不讳答曰:”能拿政府奖励!”
  资本运作意识和主动性不强,利用资本市场加码自身的水平不高,陕西上市公司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而其总体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亦不佳。
  事实上,陕西上市公司掌舵者思维、格局和意识的不足,亦折射出陕西企业家整体认知边界的保守和固化,蔑视资本市场,不懂金融工具,而资本恰关注的是价值、效率,以及最短时间内的利益最大化。
  用娄书记座谈的话来讲,我们陕西的企业家要站在秦岭之上来看看陕西,看看全国,看看世界的情况!如果不是站在这样的一种格局来思考问题,企业是没有发展的!企业没有发展何谈陕西经济的未来。李峰才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