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人工智能”标准有待厘清
《人民日报》8月2日刊登李晓华的文章说,人工智能现在是一个大热的词儿。不过,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却莫衷一是,但凡和自动化沾边的软件、机器等,常常被放进人工智能这个大筐里。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三大技术汇流:一是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算法的演进;二是计算机处理能力和运算速度的提高,能高效识别文字,能听声辨图;三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广泛、海量的数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者查尔斯·伊斯贝尔认为:真正的人工智能要求计算机程序或机器展示出自我管理能力、表达情绪和创新性。
其实,人工智能并不总以机器人的形态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它甚至是以不可视的形态存在的。苹果手机的语音助手“Siri”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相反,以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
形态出现的
机器,有许多
并未达到人工智能的程度。明确界定人工智能,为的是让人工智能更加有序地发展。我们既不能将人工智能泛神化,让产业失去起码的准入门槛,企业可以随便蹭“热点”,随心所欲为自己五花八门的产品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另一方面也无需将其妖魔化,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并不能凌驾于人类之上,更不会出现毁灭人类的可怕后果。
其实,人工智能并不总以机器人的形态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它甚至是以不可视的形态存在的。苹果手机的语音助手“Siri”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相反,以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
形态出现的
机器,有许多
并未达到人工智能的程度。明确界定人工智能,为的是让人工智能更加有序地发展。我们既不能将人工智能泛神化,让产业失去起码的准入门槛,企业可以随便蹭“热点”,随心所欲为自己五花八门的产品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另一方面也无需将其妖魔化,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并不能凌驾于人类之上,更不会出现毁灭人类的可怕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