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韩国青年为啥对国家“爱不起来”
日前,美国《外交官》杂志网站刊登韩国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本·福尼的文章,讲述韩国正在遭遇的人才外流。
在过去70年里,韩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然而,在“江南Style”的浮华和“第一世界集团”的地位背后,却是另一番失落景象。与20岁到30岁的韩国年轻人交谈,你会听到一连串抱怨。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韩国15岁—24岁青年失业率为11.2%,创历史新高。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中,不满情绪尤为明显。
在2016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人才报告中,韩国的人才流失指数在61个国家中位列第46,人才流失状况比印度、菲律宾等欠发达国家更糟;韩国的生活质量位列第47;员工激励机制更是可怜地排在第59位。报告显示,人才不足将成为制约韩国商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开始用“地狱李朝”来形容自己的国家,援引统治朝鲜半岛500年、直到19世纪末的朝鲜李氏王朝的称呼(在那段时期,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人的成败)。虽然“地狱”的说法略显夸张,但这个短语让我们有机会洞察韩国青年对社会的不满。
获得正确文凭、建立正确关系,长辈们从小就灌输这种思想。韩国社会向年轻人施加了巨大压力。从小学起,大多数学生必须参加一系列课外补习,经常为了完成功课熬到深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同龄人,为高考做好准备。经过短暂的大学生涯,当他们开始找工作时,无论男女都必须艰难地挨过数月或数年的兼职工作、无薪实习和资格考试,最终只是为了进入一个观念保守、等级分明并以男性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
除了这些个人压力之外,还有一种社会契约被打破的感觉:制度正为有权势阶层的利益服务。从今年早些时候民众对前总统朴槿惠的极度失望可见,韩国人已厌倦了政府和“无所不能”的大财阀之间隐秘而病态的勾结。
韩国的“千禧一代”怀着与父辈、祖辈完全不同的期望长大。他们的父母先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崛起,然后在八十年代迎来了民主制。在那个年代,随着国家发展,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与之相反,如今的年轻人却得不到这样的保障,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保障。他们只看到了糟糕的一面:大公司员工拥有社会地位和丰厚薪水,而其他人只能得过且过。没人会愿意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苦读,却仍与工作了40年的父母待在同一家工厂里。他们期望获得体面的职位,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现状相似,这里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摘自《解放日报》安峥/文)
在过去70年里,韩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然而,在“江南Style”的浮华和“第一世界集团”的地位背后,却是另一番失落景象。与20岁到30岁的韩国年轻人交谈,你会听到一连串抱怨。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韩国15岁—24岁青年失业率为11.2%,创历史新高。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中,不满情绪尤为明显。
在2016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人才报告中,韩国的人才流失指数在61个国家中位列第46,人才流失状况比印度、菲律宾等欠发达国家更糟;韩国的生活质量位列第47;员工激励机制更是可怜地排在第59位。报告显示,人才不足将成为制约韩国商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开始用“地狱李朝”来形容自己的国家,援引统治朝鲜半岛500年、直到19世纪末的朝鲜李氏王朝的称呼(在那段时期,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人的成败)。虽然“地狱”的说法略显夸张,但这个短语让我们有机会洞察韩国青年对社会的不满。
获得正确文凭、建立正确关系,长辈们从小就灌输这种思想。韩国社会向年轻人施加了巨大压力。从小学起,大多数学生必须参加一系列课外补习,经常为了完成功课熬到深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同龄人,为高考做好准备。经过短暂的大学生涯,当他们开始找工作时,无论男女都必须艰难地挨过数月或数年的兼职工作、无薪实习和资格考试,最终只是为了进入一个观念保守、等级分明并以男性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
除了这些个人压力之外,还有一种社会契约被打破的感觉:制度正为有权势阶层的利益服务。从今年早些时候民众对前总统朴槿惠的极度失望可见,韩国人已厌倦了政府和“无所不能”的大财阀之间隐秘而病态的勾结。
韩国的“千禧一代”怀着与父辈、祖辈完全不同的期望长大。他们的父母先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崛起,然后在八十年代迎来了民主制。在那个年代,随着国家发展,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与之相反,如今的年轻人却得不到这样的保障,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保障。他们只看到了糟糕的一面:大公司员工拥有社会地位和丰厚薪水,而其他人只能得过且过。没人会愿意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苦读,却仍与工作了40年的父母待在同一家工厂里。他们期望获得体面的职位,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现状相似,这里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摘自《解放日报》安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