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工行陕西分行发挥“外欺系统”功能构筑金融欺诈防火墙
本报讯(吴泽艮)近期,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充分发挥工商银行的科技创新优势,不断挖掘工行自行开发的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外欺系统)功能,通过外防与内控两个途径,努力构筑金融欺诈防火墙,打造陕西区域“最安全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预警各类风险10万余次,避免信贷资金损失2亿余元,及时剔除个人风险客户1.5万余人,成功防范法人风险客户3000余家,为工行陕西分行业务稳健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2012年,针对社会上金融欺诈行为不断猖獗的状况,工商银行成功研发出了集风险信息收集分析、风险评级、数据挖掘、实时预警、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外欺系统”,实现每分钟7000笔、日均1000万余笔业务风险的自动筛查和预警,成为中国银行业首例对外部风险实时预警和有效干预的信息化系统。2013年开始,工行陕西分行便在全辖全业务、全渠道、全流程全面推广“外欺系统”的衔接使用,重点在柜面NOVA系统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转账终端等自助渠道投产运营外欺系统,以最短的时间达到外欺风险事件报告统计分析、风险管理、预警控制的技术化和标准化,做到对风险交易的事前分级预警和事中及时熔断,实现了对试图通过工商银行服务渠道转账汇款的诈骗案的全渠道预警控制。
工行陕西分行还将“外欺系统”应用范围由简单的转账汇款业务拓展到信贷、银行卡、个人金融、私人银行、电子银行、票据、人力资源等业务领域,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外部风险预警和存量筛查功能,为及时防范各业务条线、业务环节外部风险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2014年,工行陕西分行在省内率先与陕西省公安厅建立了打击电信诈骗和风险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全力支持配合全省反诈中心建设运行,通过在全渠道布控融安e信,广泛收集电信诈骗账户信息,建立并不断扩容融安e信风险数据库数据量,提高融安e信风险识别精准度。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收集电信诈骗账户近9万条进入融安e信风险数据库,已有295家陕西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客户使用融安e信产品,不仅为陕西省公安厅打击电信诈骗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还为社会公众共同防范各类欺诈行为,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稳定的金融秩序贡献了工行力量。
2016年,工行陕西分行将“外欺系统”应用场景引入人工排查无法精准实现的业务领域,先后运用“外欺系统”对存量关注类信贷客户、存量小微企业开展了外部风险筛查及核查评估分析,对行内集中采购供应商、涉嫌反洗钱人员、信息科技服务商及服务人员的外部风险进行了筛查排查,对融安e信目标客户、押运及保安公司等提供了风险筛查等服务。
2012年,针对社会上金融欺诈行为不断猖獗的状况,工商银行成功研发出了集风险信息收集分析、风险评级、数据挖掘、实时预警、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外欺系统”,实现每分钟7000笔、日均1000万余笔业务风险的自动筛查和预警,成为中国银行业首例对外部风险实时预警和有效干预的信息化系统。2013年开始,工行陕西分行便在全辖全业务、全渠道、全流程全面推广“外欺系统”的衔接使用,重点在柜面NOVA系统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转账终端等自助渠道投产运营外欺系统,以最短的时间达到外欺风险事件报告统计分析、风险管理、预警控制的技术化和标准化,做到对风险交易的事前分级预警和事中及时熔断,实现了对试图通过工商银行服务渠道转账汇款的诈骗案的全渠道预警控制。
工行陕西分行还将“外欺系统”应用范围由简单的转账汇款业务拓展到信贷、银行卡、个人金融、私人银行、电子银行、票据、人力资源等业务领域,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外部风险预警和存量筛查功能,为及时防范各业务条线、业务环节外部风险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2014年,工行陕西分行在省内率先与陕西省公安厅建立了打击电信诈骗和风险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全力支持配合全省反诈中心建设运行,通过在全渠道布控融安e信,广泛收集电信诈骗账户信息,建立并不断扩容融安e信风险数据库数据量,提高融安e信风险识别精准度。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收集电信诈骗账户近9万条进入融安e信风险数据库,已有295家陕西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客户使用融安e信产品,不仅为陕西省公安厅打击电信诈骗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还为社会公众共同防范各类欺诈行为,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稳定的金融秩序贡献了工行力量。
2016年,工行陕西分行将“外欺系统”应用场景引入人工排查无法精准实现的业务领域,先后运用“外欺系统”对存量关注类信贷客户、存量小微企业开展了外部风险筛查及核查评估分析,对行内集中采购供应商、涉嫌反洗钱人员、信息科技服务商及服务人员的外部风险进行了筛查排查,对融安e信目标客户、押运及保安公司等提供了风险筛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