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社区银行发展如何“纠偏”
“北京5月份停业20家”“大城市社区银行出现关门潮”……银行社区支行停业的消息近日频见诸报端。事实上,自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掀起设立社区支行浪潮以来,近年来,社区支行网点撤并的消息从未停止,这也引发了有关社区银行“去与留”的争论。
值得关注的是,“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不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也于今年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社区银行不等于社区支行
“将社区银行等同于社区支行是严重的误解。这里的社区既可以是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也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的范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
有专家表示,对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我国规模较小、业务简单的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都可以纳入社区银行的范畴,甚至部分民营银行也可以算作社区银行。
在厘清社区银行定义的基础上来看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则十分清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及社区银行,指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社区银行,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当地居民,这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回归本源是一脉相承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服务好当地经济是核心,而不是拘泥于哪种银行形态,更不是简单地扩充网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社区支行撤并为哪般
以社区银行命名的银行支行并不能与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画等号。那么,当前银行社区网点频繁撤并又如何理解?
事实上,传统银行所设的社区支行网点,严格来说是对小区金融服务的一种探索与尝试。
“很多银行社区网点功能不全,很多服务不能提供,当时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曾刚认为。
而现在银行社区网点的撤并,则是当前数字化趋势下网点优化的必然结果。如果说此前银行开展小区金融业务,是为了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在当前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已经解决了此问题,银行撤并社区网点就不再难以理解。
“网点撤并十分正常,而且银行社区网点减少是一个好的事情。表面来看是网点减少,事实上,这是银行业适应数字化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而进行的网点优化,反映的恰恰是以更好的渠道实现服务水平与效率的提升。对于银行自身而言,优化网点也可以更少的成本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曾刚称。
事实上,进入数字化时代,银行所有网点都面临着优化趋势,社区支行只是其中的例子之一。如最早提出“小区金融”战略的民生银行经过几年的去运营化改革,支行柜台的平均配备从9至11个柜台降低到现在的4.4个。
发展社区银行重在“纠偏”
“发展社区银行,是让现有实际发挥社区银行功能的中小银行更加扎根本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增加社区银行网点或是设立专门的社区银行法人,这点非常重要。”曾刚认为。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已经有相当存量的中小银行,但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一些城商行近几年的发展偏离了社区银行的初衷。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未来如何“纠偏”,让这些中小银行把握住社区银行的本质,发挥社区银行的功能,更好地服务本地实体经济,这其实是我国发展社区银行最重要的内容。
“未来发展社区银行的重点,在于发展和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能更好地运用线上+线下渠道服务普惠客户与实体经济的中小银行。”曾刚表示。
对此,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对符合社区银行发展方向的中小银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给予更大的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鼓励产品创新,拓宽资本补充渠道。”董希淼建议。杜冰
值得关注的是,“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不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也于今年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社区银行不等于社区支行
“将社区银行等同于社区支行是严重的误解。这里的社区既可以是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也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的范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
有专家表示,对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我国规模较小、业务简单的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都可以纳入社区银行的范畴,甚至部分民营银行也可以算作社区银行。
在厘清社区银行定义的基础上来看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则十分清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及社区银行,指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社区银行,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当地居民,这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回归本源是一脉相承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服务好当地经济是核心,而不是拘泥于哪种银行形态,更不是简单地扩充网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社区支行撤并为哪般
以社区银行命名的银行支行并不能与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画等号。那么,当前银行社区网点频繁撤并又如何理解?
事实上,传统银行所设的社区支行网点,严格来说是对小区金融服务的一种探索与尝试。
“很多银行社区网点功能不全,很多服务不能提供,当时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曾刚认为。
而现在银行社区网点的撤并,则是当前数字化趋势下网点优化的必然结果。如果说此前银行开展小区金融业务,是为了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在当前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已经解决了此问题,银行撤并社区网点就不再难以理解。
“网点撤并十分正常,而且银行社区网点减少是一个好的事情。表面来看是网点减少,事实上,这是银行业适应数字化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而进行的网点优化,反映的恰恰是以更好的渠道实现服务水平与效率的提升。对于银行自身而言,优化网点也可以更少的成本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曾刚称。
事实上,进入数字化时代,银行所有网点都面临着优化趋势,社区支行只是其中的例子之一。如最早提出“小区金融”战略的民生银行经过几年的去运营化改革,支行柜台的平均配备从9至11个柜台降低到现在的4.4个。
发展社区银行重在“纠偏”
“发展社区银行,是让现有实际发挥社区银行功能的中小银行更加扎根本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增加社区银行网点或是设立专门的社区银行法人,这点非常重要。”曾刚认为。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已经有相当存量的中小银行,但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一些城商行近几年的发展偏离了社区银行的初衷。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未来如何“纠偏”,让这些中小银行把握住社区银行的本质,发挥社区银行的功能,更好地服务本地实体经济,这其实是我国发展社区银行最重要的内容。
“未来发展社区银行的重点,在于发展和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能更好地运用线上+线下渠道服务普惠客户与实体经济的中小银行。”曾刚表示。
对此,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对符合社区银行发展方向的中小银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给予更大的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鼓励产品创新,拓宽资本补充渠道。”董希淼建议。杜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