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层层剥皮的“食物链”需打破 	
					
										
										  《新京报》7月2日刊登龙之朱的文章说,青岛地铁1号线一项目施工方自曝偷工减料的新闻依旧在发酵。6月27日至29日,青岛地铁官方微信号连发3条“情况通报”。其中6月29日通报提到,针对总承包方葛洲坝集团电力的违法分包行为,决定将其列入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黑名单。对此,葛洲坝回应称,不存在违法分包问题,但作为总承包方,的确存在项目管理不善问题。 
真相究竟如何,目前仍有待调查认定,但该项目过程中有多层分包现象,却是不争事实。据举报人刘飞云披露,该项目从中标再到具体施工人员手里,已经被层层分包了5次。青岛远望从青岛顺源达手里拿到工程,也经过了多位中间人的介绍,其中他的“上家”要一次性抽掉17万多元。
每一个环节都会沾沾手、揩揩油,钱抽走了,责任架空了,而走到施工的终端,恐怕只剩下偷工减料了。
类似公共工程被层层转包的新闻最近并非只此一件。中标的大企业、有门路的中间人、赚差价的中间商、实地干活的施工方……似乎围绕着公共工程的各方,都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行规,“见者有份,互不揭发”。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看似规范的招投标仍然未能阻止违法转包,而负责监督的监理一方则常常缺位。
打破这种利益链条,不能被动等待内部人揭发;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不能以“停职”为句点,要以制度的严密和法律的刚性去克服人性的贪婪。
					
					
					
					
					
                真相究竟如何,目前仍有待调查认定,但该项目过程中有多层分包现象,却是不争事实。据举报人刘飞云披露,该项目从中标再到具体施工人员手里,已经被层层分包了5次。青岛远望从青岛顺源达手里拿到工程,也经过了多位中间人的介绍,其中他的“上家”要一次性抽掉17万多元。
每一个环节都会沾沾手、揩揩油,钱抽走了,责任架空了,而走到施工的终端,恐怕只剩下偷工减料了。
类似公共工程被层层转包的新闻最近并非只此一件。中标的大企业、有门路的中间人、赚差价的中间商、实地干活的施工方……似乎围绕着公共工程的各方,都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行规,“见者有份,互不揭发”。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看似规范的招投标仍然未能阻止违法转包,而负责监督的监理一方则常常缺位。
打破这种利益链条,不能被动等待内部人揭发;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不能以“停职”为句点,要以制度的严密和法律的刚性去克服人性的贪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