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谁推高了2月物价?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物价还好吗?
日前公布的2月份物价指数揭示答案。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2%。这一水平相比1月份,已经是回落了。不过,5%以上高位涨幅,依然让人感受明显。
5%意味着啥?
5%以上的涨幅,意味着物价依然处在高位。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上。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高,仍然是2月CPI维持高位的原因。
2月份,到底是哪些食品在持续上涨?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0.9%;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
食品为何持续上涨呢?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认为有以下原因:交通运输管控措施以及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也助推价格上涨。
但是,价格涨幅也有回落的,比如,受季节因素影响,蔬菜鲜果价格同比涨幅出现回落。
谁推高了2月物价?
物价连连走高,餐桌肉味越来越少,到底是谁惹的祸?
在新发地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看来,市场猪肉供给不足,一定程度推高猪肉价格。因为在物价上涨中,它的贡献最高,是推动2月份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但是也有好消息。周茂华认为,去年下半年采取的一系列稳生猪供给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2019年10月以来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触底回升,连续4个月增加,显示国内生猪产能在恢复。猪肉价格整体呈现放缓态势。
物价还会继续涨吗?
最近这半年的物价的确有点高。未来物价走势如何,还会继续涨吗?
专家分析认为,应是“前高后低”。
首先,如果没有极端天气,随着产量增加,菜价应呈下降趋势。
其次,对国内物价影响最大的猪肉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目前,生猪产能触底回升态势明显,供应将逐渐增加。另外,猪肉季节性需求因素也在减弱。供应增加,需求放缓,猪肉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最后,这两天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作为国内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油价下跌,各行各业的成本跟着降,终端产品价格也可能随之下降。所以,物价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的概率较大。
货币政策空间在哪儿?
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4%。赵茂宏表示,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环比由涨转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是导致PPI同比由涨转降的主因。
CPI保持高位运行,PPI可能会继续走低。货币政策空间如何?
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认为,接下来几个月CPI将逐渐回落,工业品通缩加剧,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虽然CPI目前仍处于高位,但展望今年后期,叠加PPI同比重新掉入负区间,CPI不再是货币政策的掣肘因素。反而在疫情冲击和全球资产价格的危机式反映下,如何配合财政政策逆周期发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才是货币政策的工作重心。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强逆周期调控,当前无风险利率已经冲破历史地位,短期降息概率下降,首要任务是降成本,即银行的存量贷款换锚工作,或以“存款基准利率下调→银行负债成本下调→存量贷款换锚+LPR改革推进→企业借贷成本下调”的链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林火灿
日前公布的2月份物价指数揭示答案。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2%。这一水平相比1月份,已经是回落了。不过,5%以上高位涨幅,依然让人感受明显。
5%意味着啥?
5%以上的涨幅,意味着物价依然处在高位。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上。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高,仍然是2月CPI维持高位的原因。
2月份,到底是哪些食品在持续上涨?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0.9%;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8%……
食品为何持续上涨呢?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认为有以下原因:交通运输管控措施以及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也助推价格上涨。
但是,价格涨幅也有回落的,比如,受季节因素影响,蔬菜鲜果价格同比涨幅出现回落。
谁推高了2月物价?
物价连连走高,餐桌肉味越来越少,到底是谁惹的祸?
在新发地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看来,市场猪肉供给不足,一定程度推高猪肉价格。因为在物价上涨中,它的贡献最高,是推动2月份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但是也有好消息。周茂华认为,去年下半年采取的一系列稳生猪供给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2019年10月以来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触底回升,连续4个月增加,显示国内生猪产能在恢复。猪肉价格整体呈现放缓态势。
物价还会继续涨吗?
最近这半年的物价的确有点高。未来物价走势如何,还会继续涨吗?
专家分析认为,应是“前高后低”。
首先,如果没有极端天气,随着产量增加,菜价应呈下降趋势。
其次,对国内物价影响最大的猪肉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目前,生猪产能触底回升态势明显,供应将逐渐增加。另外,猪肉季节性需求因素也在减弱。供应增加,需求放缓,猪肉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最后,这两天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作为国内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油价下跌,各行各业的成本跟着降,终端产品价格也可能随之下降。所以,物价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的概率较大。
货币政策空间在哪儿?
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4%。赵茂宏表示,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环比由涨转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是导致PPI同比由涨转降的主因。
CPI保持高位运行,PPI可能会继续走低。货币政策空间如何?
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认为,接下来几个月CPI将逐渐回落,工业品通缩加剧,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虽然CPI目前仍处于高位,但展望今年后期,叠加PPI同比重新掉入负区间,CPI不再是货币政策的掣肘因素。反而在疫情冲击和全球资产价格的危机式反映下,如何配合财政政策逆周期发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才是货币政策的工作重心。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强逆周期调控,当前无风险利率已经冲破历史地位,短期降息概率下降,首要任务是降成本,即银行的存量贷款换锚工作,或以“存款基准利率下调→银行负债成本下调→存量贷款换锚+LPR改革推进→企业借贷成本下调”的链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林火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