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朱鹮》惊艳的背后
随着牛年央视春晚的落幕,陕西汉中朱鹮的形象霸屏。与此一同火出圈的,还有西安年的夜景、长安号新春班列、秦川牛……
牛年春节的陕西,是“牛”掰了!
00:00,陕西牛了
今年春晚的电视屏幕上,一群翩跹的“朱鹮”在嬉戏起舞!水天一色中,20余位舞者身着粉红色纱裙,旋转跳跃间,舞步轻盈,朱鹮的形象化作了春的使者,这样优美的舞蹈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眼睛。“这是今年春晚最美的节目。”“每一帧都是一幅画!”“太仙了!”全国网友疯狂点赞。
而在这优美的舞蹈后面,是一幅波澜壮阔又矢志不渝的生态保护画卷,记录着陕西保护朱鹮的每一笔丹青。朱鹮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被视为吉祥鸟。几十年前,受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野生朱鹮的数量急剧减少,一度降低到个位数。1981年,当时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汉中洋县被发现。经过近40年的拯救保护和科研攻关,陕西省朱鹮数量和分布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朱鹮保护的“陕西模式”成为全球濒危物种被成功拯救的典范,创造了世界动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在其乐融融的年夜里,零点报时的钟声响起,声声报喜的烟花传达着万家灯火的祈愿和祝福,与它们一起响起的,还有西安港里的一声长长的汽笛——长安号的首趟“新春班列”启动。满载50个集装箱沃尔沃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的X8151次中欧班列,缓缓从西安新筑车站驶出,开往9783公里以外的比利时根特。
作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秦川牛被誉为“国之瑰宝”。历经50余年,陕西对秦川牛的保种、选育及推广从未间断,尽管困难重重,但在科技力量的助推下,稳步发展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倒推40年,你能看明白的“犇”
如果把朱鹮、长安号、西安年和秦川牛这4个元素放在一个时空坐标里,你或许能更深层地感受到“犇”。
首先来说说刷屏的朱鹮。1981年,当时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汉中洋县被发现。要知道,到上世纪中叶,由于战争、猎杀以及化学农药的普及,朱鹮数量急剧下降,到70年代末,在野外已难觅踪迹。当时人们甚至认为该物种已经灭绝。
面对这一重大发现,陕西迅速开始对野生朱鹮进行就地保护,组建了朱鹮保护小组,成立了朱鹮保护观察站,时刻观察这7只朱鹮的动态和生活习惯。为了给这些珍贵的朱鹮提供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这40年来,当地群众坚持在朱鹮活动区禁止开矿、狩猎、伐木、禁用化肥、农药,随着天然湿地的恢复、农田河道的整治,朱鹮得以在良好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各级政府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对朱鹮分布区50多个乡镇近万亩受损农田、森林、库塘湿地进行生态补偿,使朱鹮栖息地的16个村8000多人在保护中受益,朱鹮成为当地人的好朋友、好伴侣。
而如今被人们熟知的,火锅必备“雪花”(秦川牛),更是一段技术攻坚的故事。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郊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教学试验基地,一只只健壮的黄牛纷纷探出头来,正在伏下身子享用美餐。据悉,目前在基地里生活的400多头黄牛,是经过基因选型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种公牛、基础母牛以及良种犊牛,凝聚着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长期以来的智慧结晶。
养牛也要靠“高科技”?在这里有必要提一嘴,中国黄牛的肉用选育和改良水平曾经长期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国外的牛一天平均生长1到1.5公斤,我们的牛一天长0.6公斤左右。所幸,近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科研人员首次解析出了中国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并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打破了国际基因芯片在该领域的垄断。以秦川牛为代表中国黄牛的生长速度将可以提升将近一倍,有利于解决国内肉牛生长速度慢、养殖效益低等问题。
“牛”的背后,是牛逼哄哄的杨凌农科技术,是一种奋进和拓荒。科技兴,产业兴。目前,陕西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秦川牛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扶风、岐山、眉县、麟游、乾县、永寿等地建成10多个秦川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更带动了当地的产业脱贫。
就在春节前的2月9日上午11点,满载着来自义乌、深圳和西安等地生产的41个集装箱的日用百货跨境电商出口专列,缓缓驶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专列上搭载的饰品、箱包、服装及手机周边产品等,在12天后将到达德国纽斯,然后分拨至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在西安港正式启用。
中欧班列“长安号”作为重要的物流和商贸通道,目前共有15条主干线常态化开行。如今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已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开通运行15条干线通道,覆盖了欧亚大陆全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相继开行了12条集结线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主要货源地。创新拓展的跨越里海、穿越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国际线路以及直达立陶宛维尔纽斯、斯洛伐克多瑙斯特雷达等线路,进一步提升了运行时效和辐射能力。同时,通过与中远海、招商局等大型央企深度合作,中欧班列长安号以海铁联运方式驶入全球港航体系,通过与日韩等国无缝对接,加速形成了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缩短了西安与世界的距离,实现了由“线”到“面”的转变。
以“牛”脾气,追赶超越
牛年更需“牛”精神,对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陕西,也更需要它来迈进追赶超越的步伐。诚如陕西省省长赵一德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所说: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和老秦人的“拧劲儿”,以实干快干破除千难万难,以知责担责创造业绩奇迹。
其实,陕西在近几天的这些“牛”事儿背后,还有大计划!
关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双循环的大格局里,陕西继续奋进大动作。陕西将加快建设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实施西安港扩能优化行动,推进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行。加强与东部沿海城市、港口合作,吸引外贸企业聚集,培育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发展内陆港多式联运。支持西安、西咸新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榆林口岸开放。以更宽视野、下更大决心、行更实举措,加快补齐开放这一突出短板,全力塑造新发展阶段竞争新优势。
关于生态保护,飞进春晚的“朱鹮”是一块丰碑,接下来的陕西,将把生态从“浅绿”推向“深绿”,“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起来,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突出绿色、协调、创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完善生态多元化补偿机制”,“强化河长制湖长制,落实长江禁渔十年行动,深化汉丹江等河湖综合治理,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等工作,将进一步得到落实、落细。
在城市建设上,不止于城市的面子——西安夜景对全世界的“弹窗”,更会进一步推进城市的“里子”——韧性城市的建设。既要周密布局基础设施、物资储备、产业发展等“硬资源”,也要提升社区组织动员能力,涵养成熟的民众心态,悉心培育公民科学素养,构建“软支撑”。继续加大投入公共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
关于秦川牛背后的“杨凌芯片”,在乡村振兴的大语境下,陕西也已作出新布局。将加快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杨凌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打造高水平种业研发平台,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勇当先锋。
流动的陕西,正在攀岩而上。春信至、启新程,祝愿陕西同心协力,牛年继续牛气冲天!坊叔
牛年春节的陕西,是“牛”掰了!
00:00,陕西牛了
今年春晚的电视屏幕上,一群翩跹的“朱鹮”在嬉戏起舞!水天一色中,20余位舞者身着粉红色纱裙,旋转跳跃间,舞步轻盈,朱鹮的形象化作了春的使者,这样优美的舞蹈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眼睛。“这是今年春晚最美的节目。”“每一帧都是一幅画!”“太仙了!”全国网友疯狂点赞。
而在这优美的舞蹈后面,是一幅波澜壮阔又矢志不渝的生态保护画卷,记录着陕西保护朱鹮的每一笔丹青。朱鹮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被视为吉祥鸟。几十年前,受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野生朱鹮的数量急剧减少,一度降低到个位数。1981年,当时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汉中洋县被发现。经过近40年的拯救保护和科研攻关,陕西省朱鹮数量和分布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朱鹮保护的“陕西模式”成为全球濒危物种被成功拯救的典范,创造了世界动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在其乐融融的年夜里,零点报时的钟声响起,声声报喜的烟花传达着万家灯火的祈愿和祝福,与它们一起响起的,还有西安港里的一声长长的汽笛——长安号的首趟“新春班列”启动。满载50个集装箱沃尔沃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的X8151次中欧班列,缓缓从西安新筑车站驶出,开往9783公里以外的比利时根特。
作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秦川牛被誉为“国之瑰宝”。历经50余年,陕西对秦川牛的保种、选育及推广从未间断,尽管困难重重,但在科技力量的助推下,稳步发展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倒推40年,你能看明白的“犇”
如果把朱鹮、长安号、西安年和秦川牛这4个元素放在一个时空坐标里,你或许能更深层地感受到“犇”。
首先来说说刷屏的朱鹮。1981年,当时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汉中洋县被发现。要知道,到上世纪中叶,由于战争、猎杀以及化学农药的普及,朱鹮数量急剧下降,到70年代末,在野外已难觅踪迹。当时人们甚至认为该物种已经灭绝。
面对这一重大发现,陕西迅速开始对野生朱鹮进行就地保护,组建了朱鹮保护小组,成立了朱鹮保护观察站,时刻观察这7只朱鹮的动态和生活习惯。为了给这些珍贵的朱鹮提供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这40年来,当地群众坚持在朱鹮活动区禁止开矿、狩猎、伐木、禁用化肥、农药,随着天然湿地的恢复、农田河道的整治,朱鹮得以在良好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各级政府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对朱鹮分布区50多个乡镇近万亩受损农田、森林、库塘湿地进行生态补偿,使朱鹮栖息地的16个村8000多人在保护中受益,朱鹮成为当地人的好朋友、好伴侣。
而如今被人们熟知的,火锅必备“雪花”(秦川牛),更是一段技术攻坚的故事。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郊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教学试验基地,一只只健壮的黄牛纷纷探出头来,正在伏下身子享用美餐。据悉,目前在基地里生活的400多头黄牛,是经过基因选型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种公牛、基础母牛以及良种犊牛,凝聚着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长期以来的智慧结晶。
养牛也要靠“高科技”?在这里有必要提一嘴,中国黄牛的肉用选育和改良水平曾经长期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国外的牛一天平均生长1到1.5公斤,我们的牛一天长0.6公斤左右。所幸,近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科研人员首次解析出了中国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并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打破了国际基因芯片在该领域的垄断。以秦川牛为代表中国黄牛的生长速度将可以提升将近一倍,有利于解决国内肉牛生长速度慢、养殖效益低等问题。
“牛”的背后,是牛逼哄哄的杨凌农科技术,是一种奋进和拓荒。科技兴,产业兴。目前,陕西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秦川牛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扶风、岐山、眉县、麟游、乾县、永寿等地建成10多个秦川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更带动了当地的产业脱贫。
就在春节前的2月9日上午11点,满载着来自义乌、深圳和西安等地生产的41个集装箱的日用百货跨境电商出口专列,缓缓驶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专列上搭载的饰品、箱包、服装及手机周边产品等,在12天后将到达德国纽斯,然后分拨至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在西安港正式启用。
中欧班列“长安号”作为重要的物流和商贸通道,目前共有15条主干线常态化开行。如今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已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开通运行15条干线通道,覆盖了欧亚大陆全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相继开行了12条集结线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主要货源地。创新拓展的跨越里海、穿越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国际线路以及直达立陶宛维尔纽斯、斯洛伐克多瑙斯特雷达等线路,进一步提升了运行时效和辐射能力。同时,通过与中远海、招商局等大型央企深度合作,中欧班列长安号以海铁联运方式驶入全球港航体系,通过与日韩等国无缝对接,加速形成了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缩短了西安与世界的距离,实现了由“线”到“面”的转变。
以“牛”脾气,追赶超越
牛年更需“牛”精神,对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陕西,也更需要它来迈进追赶超越的步伐。诚如陕西省省长赵一德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所说: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和老秦人的“拧劲儿”,以实干快干破除千难万难,以知责担责创造业绩奇迹。
其实,陕西在近几天的这些“牛”事儿背后,还有大计划!
关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双循环的大格局里,陕西继续奋进大动作。陕西将加快建设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实施西安港扩能优化行动,推进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行。加强与东部沿海城市、港口合作,吸引外贸企业聚集,培育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发展内陆港多式联运。支持西安、西咸新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榆林口岸开放。以更宽视野、下更大决心、行更实举措,加快补齐开放这一突出短板,全力塑造新发展阶段竞争新优势。
关于生态保护,飞进春晚的“朱鹮”是一块丰碑,接下来的陕西,将把生态从“浅绿”推向“深绿”,“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起来,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突出绿色、协调、创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完善生态多元化补偿机制”,“强化河长制湖长制,落实长江禁渔十年行动,深化汉丹江等河湖综合治理,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等工作,将进一步得到落实、落细。
在城市建设上,不止于城市的面子——西安夜景对全世界的“弹窗”,更会进一步推进城市的“里子”——韧性城市的建设。既要周密布局基础设施、物资储备、产业发展等“硬资源”,也要提升社区组织动员能力,涵养成熟的民众心态,悉心培育公民科学素养,构建“软支撑”。继续加大投入公共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
关于秦川牛背后的“杨凌芯片”,在乡村振兴的大语境下,陕西也已作出新布局。将加快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杨凌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打造高水平种业研发平台,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勇当先锋。
流动的陕西,正在攀岩而上。春信至、启新程,祝愿陕西同心协力,牛年继续牛气冲天!坊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