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
本报综合报道 一场重磅会议来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会议对全年经济形势作出重要判断:“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传递继续开辟经济发展新局的重要信号。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继续领跑全球,虽然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稳定在合理区间,且近期投资、消费等部分指标增速不断回升,经济延续稳健恢复态势。
那么,如何看待这一年的经济工作?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有哪些?传递什么信号?
办好七件大事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总基调很重要。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这次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这释放什么信号?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所以要遏制下滑的势头,必须要更加重视稳增长。要稳中求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来从容应对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挑战。
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复苏态势,但在不确定不稳定的疫情和外部环境中,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挑战较多。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
在具体措施上,会议提到了七个方面:
一是实施好宏观政策。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四是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五是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六是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几大新提法
与今年七月和去年十二月的政治局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表述有一些明显差异。
首先,从宏观政策来看,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并未变化。但是财政政策明确“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在外界看来这一提法意味着侧重点有了变化。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精准”意味着更多定向调控、“滴灌”,重点瞄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民生领域等重点和薄弱环节;“可持续”意味着量力而行,不要过度加杠杆,防止负债太多,注重防范风险。
其次,再次把消费提高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次会议提出,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这一点,七月份的会议并未提及。去年同期的会议也未把消费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从市场来看,今年一直处于调整态势的消费板块可能重回投资者视野。
同时,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有较大变化。此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今年七月份的会议则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合理住房需求、良性循环,这些表述在近几次的高层会议都不多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句表述非常重要,是对房地产给予明确支持的信号。说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很关键,市场不好会引起房企的暴雷风险,房企的风险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所以此次提“良性循环”,是对房地产产业链的一次重要表述 ,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
最后,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近期,全国多地密集修订计生条例,加码生育福利,延长生育假期。许多省份将生育假由过去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也有省份延长产假60天甚至90天,并且增加育儿假。
在徐洪才看来,会议专门提到“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这是一大亮点。新的生育政策落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现在我国人口出生率上不去,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尽快让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会议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会议对全年经济形势作出重要判断:“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传递继续开辟经济发展新局的重要信号。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继续领跑全球,虽然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稳定在合理区间,且近期投资、消费等部分指标增速不断回升,经济延续稳健恢复态势。
那么,如何看待这一年的经济工作?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有哪些?传递什么信号?
办好七件大事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总基调很重要。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这次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这释放什么信号?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所以要遏制下滑的势头,必须要更加重视稳增长。要稳中求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来从容应对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挑战。
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复苏态势,但在不确定不稳定的疫情和外部环境中,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挑战较多。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
在具体措施上,会议提到了七个方面:
一是实施好宏观政策。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四是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五是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六是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几大新提法
与今年七月和去年十二月的政治局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表述有一些明显差异。
首先,从宏观政策来看,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并未变化。但是财政政策明确“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在外界看来这一提法意味着侧重点有了变化。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精准”意味着更多定向调控、“滴灌”,重点瞄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民生领域等重点和薄弱环节;“可持续”意味着量力而行,不要过度加杠杆,防止负债太多,注重防范风险。
其次,再次把消费提高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次会议提出,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这一点,七月份的会议并未提及。去年同期的会议也未把消费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从市场来看,今年一直处于调整态势的消费板块可能重回投资者视野。
同时,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有较大变化。此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今年七月份的会议则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合理住房需求、良性循环,这些表述在近几次的高层会议都不多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句表述非常重要,是对房地产给予明确支持的信号。说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很关键,市场不好会引起房企的暴雷风险,房企的风险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所以此次提“良性循环”,是对房地产产业链的一次重要表述 ,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
最后,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近期,全国多地密集修订计生条例,加码生育福利,延长生育假期。许多省份将生育假由过去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也有省份延长产假60天甚至90天,并且增加育儿假。
在徐洪才看来,会议专门提到“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这是一大亮点。新的生育政策落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现在我国人口出生率上不去,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尽快让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会议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